早在古時,古人就制作出很多品種的食鹽,從顏色上分就有:絳雪、桃花、青、紫、白等。從出處分為:海鹽、井鹽、堿鹽、池鹽、崖鹽。海鹽取海鹵煎煉而成,井鹽取井鹵煎煉而成,堿鹽是刮取堿土煎煉而成,池鹽出自池鹵風干,崖鹽生于土崖之間。海鹽、井鹽、堿鹽三者出于人,池鹽、崖鹽二者出于天。
《明史》記有:“解州之鹽風水所結,寧夏之鹽刮地得之,淮、浙之鹽熬波,川、滇之鹽汲井,閩、粵之鹽積鹵,淮南之鹽煎,淮北之鹽曬,山東之鹽有煎有曬,此其大較也。”南朝陶弘景《名醫別錄》記有:東海鹽、北海鹽、南海鹽、河東鹽池、梁益鹽井、西羌山鹽、胡中樹鹽,色類不同,以河東者為勝。
相較于古人,現代消費者在超市中常見的食鹽種類一般不超過十種:精制碘鹽、無碘鹽、海藻低鈉鹽、天山湖鹽、竹鹽……不過這種情況隨著鹽改的腳步接近即將有所改變。在當今消費終端對食品安全提出更多的要求后,“天然”、“無污染”同樣成為食鹽追求的方向。在此基礎上,食鹽推出各種新品,例如涼拌菜鹽、腌制鹽、燒烤鹽、低鈉鹽……甚至還出現了菇鹽。
盡管食用鹽品種增加,但與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相比,我國食用鹽種類并不算多。在日本,一個超市有80多種食鹽,我國臺灣地區商場也有50多種食鹽。在美國沃爾瑪超市,小包裝食鹽也有20~40種。隨著鹽改步伐的加快,我國鹽業市場也會逐漸細分。
同時,食鹽更是現今各種調味品的主要原料之一,例如醬油、醬腌菜、醬料、腐乳、火鍋調料、復合調味料等,食鹽的身影無處不在。幾乎每一種調味料的生產都要添加食鹽,是幫助產品產生不同的口感的重要原料。相信在食鹽市場產品細分的深入下,也會給更多調味品帶來口味的演變。
此外,食鹽市場的精細化也會帶來食鹽加工設備的革新,鹽的種類不同,制作工業和技術要求也有相應的不同,這還需要相關設備企業及時了解市場動態,做好技術創新和產品的更新換代。
為此,2015年中國(國際)調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覽會(以下簡稱CFE2015、中國調味品展)邀請所有制鹽及相關企業參加11月23日~11月25日在上海光大國際展覽中心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調味品展。此次展會展示面積將超過40,000平米,主辦方在展會期間除了延續去年的機械專區、政府專區、醬腌菜專區、火鍋專區、中華老字號專區、醋專區、腐乳專區的布置外,還新開辟了檢測專區、包裝材料專區、包裝設計專區,規??涨?。
為期三天的展會預計吸引逾千家中外展商展覽展示企業龍頭產品、創新產品、品牌形象、企業文化等。相信制鹽及相關企業能夠在CFE2015展會上收獲到與之相匹配的上下游企業,滿意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