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推出新品,農夫山泉挑戰了目前在中國市場還很小眾的植物酸奶。這也是這家以生產飲料起家的公司首次推出酸奶產品。
區別于用牛奶發酵的傳統酸奶,植物酸奶是以植物蛋白為主要原料發酵而成。農夫山泉的植物酸奶選用的是非轉基因大豆,目前有三種口味可供選擇,分別為巴旦木、椰子和核桃。
農夫山泉相關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目前上市的植物酸奶是低溫冷鏈型,儲藏溫度為0-8℃,已經鋪貨的渠道包括上海和杭州的盒馬鮮生、及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上的食品專營店。下一步,公司計劃將產品推廣至廣州和深圳,并研發常溫型植物酸奶。
從新品推廣時強調產品“零膽固醇、低飽和脂肪”不難發現,農夫山泉這回打的是“健康牌”。
公開信息顯示,隨著現代發酵工藝的進步,植物酸奶的蛋白質可超過酸奶標準,同時兼顧口感和風味,對三高人群和乳糖不耐受人群而言,可能成為乳制品的替代產品之一。
而口味研發,是植物基酸奶研發中的難點。因為植物酸奶往往帶有較為強烈的淀粉感、有豆腥味或苦味,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飲用體驗。為了讓植物酸奶能夠符合中國人的味蕾,農夫山泉方面表示,其在3年間嘗試了約1000多個配方,做了超過4000人的口味測試及產品功能實驗,最終才選定了目前上市的三種口味。發酵技術方面,則選用的是來自丹麥和法國的菌種,通過創新的發酵工藝,解決了植物蛋白類產品發酵后容易酸餿的問題。
植物酸奶在中國還是一片有待開發的藍海市場,但在其市場規模最大的美國,已經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尼爾森數據顯示,近年來,美國市場植物酸奶的增長率是普通酸奶的10倍。截止2018年8月,植物酸奶市場規模達到1.74億美元。不過,相較于發展多年的傳統酸奶,植物酸奶的市場規模還很小。據AC尼爾森的統計數據,2016年美國酸奶市場產值就已達到76億美元。
此外,市場咨詢公司Innova Market Insights的數據顯示,植物性食品的全球需求量在2013年至2017年間增長了62%。
“從北美市場來看,這是個很大的趨勢,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植物基,嘗試植物基,而慢慢地會放棄一小部分牛乳產品。如果植物基只是給素食者食用,沒有這么大的增長。”在植物基產品原料和相關應用研究有超過10年經驗的胡偉彬,是三務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銷售及市場營銷經理,近日他在FBIF2019食品飲料創新論壇上談到,越來越多的主流消費者將嘗試植物基產品,它們跟牛乳也之間也并非敵對關系,只能說是平行消費的習慣出現了。
據胡偉彬介紹,過去10年是植物基產品進化的過程,逐步出現了原料上的多元包容性,除了大豆、椰子、扁桃仁以外,各個廠商又開發出了更多堅果單品。以植物制成的品類也在不斷擴展,除了代乳飲料,還出現了植物基咖啡伴侶、奶酪、奶油、肉、蛋類產品。風味上,和水果結合是比較常見的做法。
亞洲市場上,日本和韓國是率先出現植物酸奶的地區,其中,日本市場已經出現了豆乳酸奶,韓國也有一家初創企業試水椰子、大豆和扁桃仁為原料的植物酸奶。
農夫山泉在中國市場的嘗試,除了看到植物基產品的發展前景,也有來自酸奶市場需求增長的動力。近年來,酸奶產品市場規模在全球范圍內都處于上升軌道,中國酸奶市場增長更是領跑全球。根據AC尼爾森2017年的數據,中國乳制品規模已達1047億元,其中酸奶品類達到475億元,超過純牛奶,首次成為最大子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