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落地實施已有半年時間,應該看到,“雙減”政策的實施,給許多家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積極變化,孩子的作業負擔得以減輕,回家后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校外學科培訓得到規范,學校作為教育主陣地作用被進一步強化;學生放學后在學校也可以享受到更多課后服務,上班族“接孩子放學難”現象有所緩解。
但是,在看到積極成效的同時,也要警惕各種校外學科培訓借假期之機卷土重來,并以小班化教學、小型工作室、“一對一”培訓等更加隱蔽的形式包裝上線。教育部的通知中也明確指出,“要防止校外培訓舊態重演”。
據媒體報道,這樣的“隱蔽小班”已經在個別地方出現了,有的培訓機構停課了,但是老師“又拉起一個群”悄悄單干,形式更為隱蔽,主管部門查處難。盡管這只是個別現象,但負面影響卻較大,因為有的家長為此陷入了新焦慮,自家孩子找不到培訓的地方,別人家的孩子在偷偷“加餐”,將來一個賽道上跑不過別人怎么辦?
事實上,這樣的小班不僅費用更高,而且因“無證”還有“跑路”和安全風險,那么,為何家長們還要不惜花費重金呢?
很多家長的顧慮是,義務教育完成之后要面對中考,不偷偷“加餐”,到時候會不會變成“開盲盒”?畢竟,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感受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對于學校里完成的學習任務感到很輕松、吃不飽,愿意多學一點課堂之外的知識。有的孩子對于學校里的內容還需要進一步消化和理解。當然,還有的家長抱有僥幸心態,萬一“雙減”只是一陣風呢?
首先要說,沒有這個“萬一”。
其實,家長們的這些顧慮,在《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都有答案。在課堂教學上,教育部門要指導學校健全教學管理規程,優化教學方式,強化教學管理,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
針對學生的多樣化需求,要“提高課后服務質量”,并“充分利用課后服務時間,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更為關鍵的是,在高中招生改革上,“堅持以學定考,進一步提升中考命題質量,防止偏題、怪題、超過課程標準的難題”。
換言之,根治“隱蔽小班”的方法是讓孩子們能夠在學校內“學足學好”。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雙減”政策實施不過半年,不少地方義務教育階段教學體系和考試評價體系仍有不少待完善之處,與家長們的期待存在一定差距。另外,個別家長們的育兒理念有所偏差,對孩子的成長預期不夠理性。
“雙減”是一個系統工程。對此,需要各地鞏固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積極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工作,促進新優質學校成長,讓優質教育資源的提升速度追得上家長的期待,回歸育人初心。在這一過程中,也要以“雙減”為抓手,深化教育教學和教研評價體系的革新,創新推動教育觀念、育人方式、家校社協同等方面的持續改善,通過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最終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讓祖國的花朵們真正實現全面發展、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