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知名電商推出了多款電子禮品卡。
邇來,中心紀委多次發文,禁止節日時間公款送禮、吃喝等。但是,記者查詢發現,一些單位和自己“暗度陳倉”,運用網絡生意躲避監督,并且送禮與收禮互不碰頭。而一些商家也看準這個“商機”,推出各種名頭的禮物冊、禮物卡,網友甚至稱這種“隱形送禮”是“給領導送禮的神器”。
據新華社
兩邊不碰頭完結送收禮
記者近來在北京、重慶、長沙等地采訪發現,中心禁令之下,請客送禮之風有所收斂,一些高級禮物商家反映“本年顯著欠好賣了”。但是,一種名為“禮物冊”的產品在網絡上出售暴躁。在查找引擎輸入“禮物冊”,顯現成果達190多萬條,大多是專門出售禮物冊的網站。
記者隨機翻開一家名為禮物冊網站看到,每個價位的禮物冊對應著一些產品,其間一個版別中,有單反相機、高級煙酒等18件價值數千甚至上萬元的產品。
據一名陳姓推銷員介紹,送禮者先斷定禮物層次并付款,留下收禮者地址,網站寄給收禮者一張有賬號暗碼的禮物冊,收禮者經過賬號暗碼登錄網站,自行挑選禮物,之后禮物將會快遞送達。
一名出售人員說,八項規則出臺及反“四風”以來,請客送禮的危險越來越大,而用禮物冊方法送禮對比安全。這些禮物可快遞到家門口,既安全蔭蔽,又投其所好。
關于禮物冊采購者單位名稱,出售人員卻諱莫如深。“新博雅禮物”出售人員說:“近來有不少公司買禮物冊送給機關單位,都是十幾萬的大單。”
一起,禮物冊還成了有些單位發放福利的“新寵”。一禮物冊商家出售員說:“查看很嚴,采購單位信息咱們會嚴峻保密,你買的東西、送的人,只要我曉得,連我的搭檔也不會曉得。”
電子禮物卡隨時可套現
在網絡送禮一起,一些名為“電子禮物卡”的產品出售也非常暴躁。這種卡片不記名、無實體,面值從50元到1000元不等。在京東商城網站上,觸及電子禮物卡的評估達11萬多條,其間較多呈現的是“給領導送禮的神器”、“單位福利有著落了”、“發票開得靈敏”等評估言語。
記者查詢發現,大都網站不要求購卡者輸入身份信息;發票名字可挑選辦公用品、勞保用品、教材材料等種類;采購成功后,體系供給花費暗碼,在提交訂單環節輸入暗碼即可花費。
一位電商服務人員介紹,送禮者在網上采購電子禮物卡后,可將暗碼轉發收禮者,就可在網站上憑暗碼選禮物,無需碰頭,也不必經手實體卡片,既方便快捷,又避免了送禮危險。
在趕集網、58同城等日子信息類網站,收回電子購物卡的信息舉目皆是。
在淘寶二手生意市場查找“電子禮物卡”,顯現內容達3000余條,價值幾百元甚至幾萬元的禮物卡,大多標以九折的報價,如北京市海淀區一賣家將3萬元的京東商場電子購物卡標價27160元出售。
這類生意大多經過支付寶、網銀轉賬方法進行生意,一方面收禮人將購物卡面值“變現”存入支付寶,另一方面,“黃牛”將收回的購物卡再次出售,形成了一條“賣卡—買卡—套現”重復循環的灰色產業鏈。
隱身送厚禮縫隙待查辦
關于公款送禮歪風,中心紀委先后下發了《關于執行中心八項規則精力堅決剎住中秋國慶時間公款送禮等不正之風的告訴》和《關于禁止元旦新年時間公款采購贈送煙花爆竹等年貨節禮的告訴》等。
但是,豪華酒店清涼了,電子禮物卡又火了起來……送禮者一個“隱身變形”動作,便可出沒于網絡,大玩“躲貓貓”。
據曉得,中國電子商務辦理存在許多縫隙,雖然有關部分出臺了《單用處商業預付卡辦理辦法》,但沒有出臺有關電子禮物卡的規則;另一方面,虛開發票的行動非常猖狂,給違規送禮供給了很大空間。
業內人士主張,趕快擬定網絡出售禮物的標準,如擴展監管規模,不只購卡實名,用卡也要實名,不只線下實名,線上也要實名,不只要約束單卡金額,還要約束單卡出售數目,等等。
此外,稅務部分要加大賬目核實與發票查驗,關于辦公用品、培訓費等發票年末很多添加的表象,要細心檢查,一旦發現虛開發票的狀況,予以嚴峻處分。
西南政法大學政治學教授王安白以為,一方面要完善公事招待、財務預算準則,削減隱性開支,強化顯性監督;另一方面,要消減批閱權限,從根本上根除糜爛繁殖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