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對我國食品裝備行業未來五年甚至更長遠的發展影響深遠。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穩步推進,中國食品裝備行業發展進入新常態,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工業4.0、機器人、大數據等各種面向未來的通用技術和模式開始深刻影響食品工業的生產工藝、流程和技術裝備。在這樣的背景下,本屆年會及亞洲食品裝備論壇無疑為未來中國食品工業以及食品裝備的未來發展定下基調。據悉,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協會年會暨第六屆亞洲食品裝備論壇將探討以下三個方面內容:
第一,解讀國家制造業發展戰略 探索食品裝備行業發展方向
盡管當前中國制造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中等收入陷阱、人口加速老齡化、產能過剩、創新不足、產品技術和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等各種因素困擾著中國經濟。但我們應當看到,中國經濟的整體性和完整性決定了中國制造業的未來是很有發展空間的,食品裝備行業近幾年發展的兩極分化現象也證明了這一點。凡是技術創新速度快,裝備技術和質量提升快的企業發展形勢越來越好;而不思進取,靠非市場手段獲取訂單的企業越來越難以生存,今后這一現象會越來越明顯。
當前,旨在提升中國制造整體品質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正在國民經濟各領域扎實穩步推進,為中國食品工業提供產品品質保證和食品安全保障的食品裝備領域也在遵循國家戰略不斷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在本屆食品及裝備工業盛會上,來自工信部、發改委、農業部以及其他科研機構的專家一起,將我國的國家戰略與食品及裝備行業結合,分析解讀宏觀層面的發展方向和路徑,為我國食品和裝備行業的未來發展把脈。
第二,統籌我國食品工業與裝備工業 探索攜手發展路徑
作為食品裝備行業的用戶,食品制造業的發展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板塊。作為關系民生的重點領域,食品工業產品的品質提升和食品安全保證一直是我們國家非常重視的領域。而食品裝備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則是提升我國食品品質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支撐。因此,食品工業和食品裝備工業的同步融合發展可以快速提升我國食品品質和安全早已成為行業共識,只是還缺乏廣泛、權威、高端的行業性交流平臺。
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協會在2016年5月份舉辦的中國食品工業互聯網峰會上,來自娃哈哈、伊利、中糧、三元、加多寶、華潤怡寶、瀘州老窖、燕京啤酒、青島啤酒、雪花啤酒、匯源果汁、勁牌、加加調味品、輝山乳業等近50家國內一線食品企業的代表和來自樂惠、新美星、達意隆、碧海、普麗盛、中亞、永創、廊坊百冠等近200家國內食品裝備聚集一堂,共同探討面向未來的食品工業解決方案為這一共識起到了很好的開端。
為此,本屆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協會年會暨亞洲食品裝備論壇將食品工業與裝備工業攜手發展這一重要的行業共識發揚光大,將有超過50家全國一線食品企業參加本次會議,從食品工業未來發展需求的角度來探討食品裝備的發展路徑,而食品裝備以及信息化解決方案提供商也可以從自身的產品角度出發,為食品企業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第三、促進信息技術與食品裝備的融合 打造面向未來的食品裝備產業鏈
信息技術作為未來人類發展的最重要的通用基礎技術,已經深刻的影響并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食品工業和食品裝備也不例外。縱觀全球食品工業發展現狀,信息技術已經深入食品制造業的骨髓,從一開始的工廠設計到產線裝備的互聯,以及整線效能的優化控制等,再到數字化工廠的實施,信息技術無處不在,而且信息技術作為制造業的神經和血管以及血液,越來越發揮出主導的作用。
從我國的食品工業現狀來看,單機智能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流,但距離MES系統,工業互聯網、數字化工廠等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是目前我國食品工業與國際水平的最主要差距。當前,推動智能制造作為信息技術與食品工業深度融合的重要戰略,已經開始深刻影響我國的食品和為之配套的食品裝備工業:食品裝備領域的單機智能裝備已經成為行業的主流發展方向;工業互聯網作為智能制造和工業4.0的具體實現路徑已經開始發力,MES系統、追溯系統、生產設備生命周期管理等已經開始探索應用;機器人在食品工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大數據作為智能制造的血液和未來的金礦已經開始體現其行業價值等。
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協會作為承接食品工業和裝備工業的行業組織,歷來重視新技術在行業的發展,不斷響應國家部委的戰略布局,從宏觀出發,融合食品上下游產業,鼓勵和培育面向未來的跨界、融合、創新的食品裝備產業生態鏈。
本屆會議除了重點關注智能食品裝備技術提升的同時,將有更多的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機器人、大數據等解決方案提供商參會,和裝備企業一道為中國的食品工業獻計獻策。
作為食品工業技術裝備領域最為重要的年度活動,亞洲食品裝備論壇和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協會年會預計將吸引超過500家食品、裝備、解決方案提供商參會,其規模將超過以往任何一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