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標準化,就是把每個菜怎么做都流程化、知識化、標準量化,并且可以做到招聘沒有廚藝經驗的人,經過簡單培訓后可以做出任何統一口味的菜肴。
(一)中餐標準化的意義
1.中餐標準化與非標準化的區別在于,同樣的時間,可以接待更多數量的消費者。因為餐飲最終目的是提高坪效、獲取利益。
2.中餐標準化像是一個“模板”,能夠快速復制的方程式,對于連鎖餐飲、跨界、加盟來說,持續穩定的口味培養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品牌更容易走上軌道。如中央廚房,它精簡了復雜的初加工操作,使操作崗位單純化,工序專業化,不僅提高餐飲業標準化、工業化程度,更幫助餐飲業實現真正中餐標準化經營,提高效率,在一定規模基礎上產出規模效益。
(二)中餐標準化進行的現狀和難點
中餐口味具有復雜多變,地域化、藝術化、個性化等特點,在進行口味統一的中餐標準化進程中的滯后導致中國餐飲產業極度分散,企業小而弱的現狀。加上外國餐飲企業在中國餐飲市場迅速發展,部分改變了中國餐飲市場以中餐為主的格局,餐飲行業已經呈現出多種風味、多種方式的形態,傳統中餐面對這樣的發展趨勢,轉換思路加強連鎖、探索標準化或已大勢所趨。
中餐標準化的難點
1、制作手藝依靠個人經驗以及封閉式的傳授經驗致使菜品口味千差萬別,都說良廚必親自采辦食材,中餐的烹飪方法更是參差不齊。一道菜的調配,調料的數量和比例及主料、輔料亦無規范標準。
2、中餐菜品難以形成質量的指標化體系,其制作技術比較模糊
中國烹調兩個關鍵性的技術是對“火候”和“調味”的掌握。火分為大火、中火、小火、微火等;調味常以少許、適量等術語來表示。這種模糊性的語言阻礙了中國中餐企業的發展,形成一菜一味、千店千面的格局。
3、菜品難以用統一指標來準確評價,最終質量難以檢測。不同人對菜品形、色、香、味、觸等方面的評價都會不盡相同,烹飪手藝依靠個人經驗以及封閉式的傳授經驗致使菜品口味千差萬別。
二、中餐調味品標準化是中餐標準化的前提和核心
中國素以“烹飪王國”著稱,自古便有“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的老話,調味品正是味道的主要來源。因為中餐味道的靈魂在于各味調味品的調和,調味品成為中餐最重要的一環。
中餐調味品標準化是中餐標準化的前提和核心的重要性則體現在:
1.調味品標準化可確保菜品的標準化制作與高復制性產出,味道更穩定,利于企業的擴張經營;
2.調味品標準化更易操作,減少對廚師的依賴;
3.調味品的標準化更符合時代快節奏的需求;
隨著餐飲業的高速發展,調味品行業機遇初現,且總體發展趨勢朝向高檔化、標準化。“把控味道、推動中餐標準化”不僅可以提高中餐餐飲標準,也為調味品企業的彎道超車提供契機。
而國內的餐飲和調味品企業已經開始了中餐調味品標準化的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黃記煌、大廚四寶等。
黃記煌是一家從事餐飲連鎖及飲食研究的民營企業,無需專業廚師烹飪,只需使用公司統一配送的專用汁料、副產品及調味品即可制作出美味,既能保證口味的一致,也避免了廚師的隨意性。
黃記煌中餐標準化操作模式開創了中餐領域多項“第一”,以超前的經營理念和獨特的市場拓展方式,使品牌在短時間內迅速成長,贏得社會各界的關注與認可,創造了中餐連鎖的一個神話。
青島大廚四寶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餐飲配料、復合調味料、原釀調味料,為餐飲企業和食品生產企業提供菜品調味和食品風味整體解決方案。大廚四寶“名菜名吃”系列產品上市,為餐飲企業解決“廚房用工貴、菜品無標準、廚房浪費大、利潤不可控”等難點痛點提供了幫助。
三、CFE2018聚焦中餐調味品標準化話題
邀請成功企業現場分析交流
中國調味品協會11月16-18日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調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覽會舉行的“中餐調味品標準化發展趨勢”論壇配套活動中進行就“中餐標準化現狀及未來”主題現場分享交流。
該論壇還就中餐標準化成功經驗分享、復合調味品的發展之路、中餐標準化助力餐飲供給側結構改革等主題進行演講,幫助企業充分了解調味品發展趨勢,分析當下企業面對的難點和熱點,解決傳統調味品生產化和升級化的難題,實現產學研對接,轉變成生產力。更為參展商及專業觀眾提供行業導向信息,打造行業視聽盛宴。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中調協調味品展】獲得更多行業資訊;或致電010-51921963,服務時間:9:00-17:30。
以下為邀請嘉賓名單及演講主題:
主題演講:中餐標準化現狀及未來
北京黃記煌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黃耕
演講主題:復合調味料的標準化、定制化、個性化發展之路
演講單位:青島大廚四寶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福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