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開發建設橫琴的初心就是為澳門的產業多元化發展創造條件;前海要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進一步促進粵港、深港合作,推動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9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橫琴、前海開發建設有關情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叢亮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會同有關方面精心組織實施,做好溝通協調和服務工作,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提出的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
叢亮介紹,《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緊緊圍繞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初心,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立足服務澳門、推動琴澳一體化發展進行謀劃和設計,主要內容概括起來包括幾個方面:一條主線、四大定位、三個階段目標、四大任務和若干保障措施。其中,一條主線就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是推進橫琴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四大定位就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平臺,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范、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三個階段目標就是分別對應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2024年、2029年兩個任期時間節點以及全國2035年現代化建設的時間節點,提出了體制機制、產業發展、公共服務水平等方面的發展目標。四大任務就是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新產業、建設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新家園、構建與澳門一體化高水平開放新體系、健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體制。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則聚焦“擴區”和“改革開放”兩個重點,部署了三個方面的任務。一是拓展前海合作區發展空間。明確將前海合作區總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擴展到120.56平方公里,并且按程序將相關支持政策覆蓋到擴區后的全部區域,為深港合作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二是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明確在重大改革任務方面先行先試,提出了推進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加快科技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創新合作區治理模式等多項任務。三是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明確建立健全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深化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提升法律事務對外開放水平、高水平參與國際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有力舉措。
支持產業要發展實業、解決就業
叢亮認為,橫琴的產業基礎相對薄弱一些,為了促進重點產業加快發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了一批支持政策。一是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在合作區布局建設一批發展急需的科技基礎設施,組織實施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二是便利貨物進出。實行“一線放開”,除了國家法律、行政法規明確規定不予免(保)稅貨物及物品之外,其他貨物及物品免(保)稅進入。對符合條件的合作區內企業生產貨物,經“二線”進入內地免征進口關稅。三是完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對于符合條件的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四是促進境內外人才集聚,對在合作區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稅負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征。同時,在完善人才簽證政策、便利國際人才參與合作區建設等方面作了明確安排。五是創新跨境金融管理,在跨境直接投資、跨境融資、跨境證券投資領域實施更加靈活和便利的金融管理政策,并逐步探索跨境資本自由流入流出和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
叢亮強調,《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所提出的產業包括很多細分門類。但是,目前橫琴的空間比較有限,發展新興產業絕不是“來者不拒”、什么產業都可以上,而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更不能搞成注冊經濟和所謂的“總部經濟”,而是要發展實業、解決就業,形成實實在在的“人氣兒”。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研究進一步拓展前海發展空間,并且在新增范圍內實施前海有關支持政策。叢亮表示,支持前海擴區主要有兩個方面考慮:一方面,擴區有利于為深化前海改革開放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經過10余年的開發和建設,區域范圍限制已成為制約前海改革發展的突出問題,前海擴區可以讓其制度創新和產業升級空間載體更大,更好地在重大改革任務方面先行先試。可以說,擴區是為了深化改革開放,擴區是手段,通過擴區為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創造條件。
另一方面,擴區有利于為香港創造更多的機遇。深港合作是前海的使命所在,也是前海的特色優勢。目前,大量香港現代服務業企業通過前海進入內地市場,然而受到區域范圍的限制,這些企業發展需求難以得到充分滿足。擴區之后,前海合作區可供產業發展用地將大幅增加,能夠更好地發揮香港優勢,提升深港合作能級,為香港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也可以推動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