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油條如何“誕生”的?
說起油條,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它是中國老百姓們最喜歡的傳統早點之一。相傳在南宋年間,秦檜迫害岳飛,民間通過炸制一種類似油條的面制食品(油炸檜)來表達憤怒。人們最初吃“油炸檜”,只是為了宣泄憤恨,但是吃著吃著覺得味道還挺好的,價格也不貴,所以吃的人和做“油炸檜”的人在街頭巷尾漸漸多了起來,逐漸流傳到了各地,成了一道常見的早點,在流傳的過程中,“油炸檜”也簡稱為“油條”。
從古至今,無礬油條吃得更放心!
油條是以面粉為主要原料,加適量的水、食鹽、添加劑,經拌合、搗、揣、醒發、油炸制成的條形食品。傳統油條的加工過程中,明礬常被作為食品膨松劑使用,但由于明礬中的鋁過量攝入易在人體中蓄積,導致骨質疏松、貧血等病癥,且明礬油條聞起來有輕微的刺鼻感,口感上會有澀澀的味道。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無礬膨松劑、無鋁復合膨松劑和發酵型無鋁復合膨松劑等新型添加劑取代了明礬,廣泛應用到油條的加工過程中,避免了鋁對人體的潛在危害,更新升級后的油條無論在品質還是口感上都更受大眾歡迎,吃得更安心、更放心!
含鋁油條≠加礬油條,無礬油條緣何會產生鋁呢?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完善,如今,國家標準對食品中鋁含量作出了明確界定:油炸面制品鋁殘留量(干樣品)限量規定為≤100毫克/千克。專業檢測人員證實,鋁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僅次于氧和硅,是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金屬元素,在日常生活中完全避免接觸鋁幾乎不可能,但只要人體內鋁元素不高于一定程度,就沒有危險。
無礬油條的半成品面團即使未檢測出鋁,但在加工過程中,一些廚具和餐具或多或少含有鋁,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微量鋁元素滲入面團。需要注意的是,油條中檢測出鋁元素也并不代表油條使用了明礬,市民不必過度擔心。
張記油條,平價親民的滬上早餐店
大餅、油條、豆漿、豆花、粢飯糕……上海人經典的早餐記憶,你都可以在張記油條找到。張記油條倡導健康飲食,隸屬于上海張境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基于“把早餐路邊攤搬到干凈的門店內”這一理念,開設了張記連鎖品牌加盟店,致力于為廣大市民提供美味營養、健康安全的放心早餐。目前,張記在上海已形成較高知名度,擁有了超120家門店,深受上海市民的喜愛。
張記油條主打健康油條, 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食品安全消費提示,選用安全的半成品面團,在油條煎炸過程中,嚴格控制油溫、油炸時間,待油條金黃色時即可出鍋,避免顏色過深或焦糊現象。張記油條也建議消費者食用油條要適量,保持膳食平衡。
日前,小編走訪了張記油條位于武夷路的門店,一大早就看到很多上海爺叔阿姨排隊購買,有些還會自帶鍋碗,就像回到老上海時代。這里的油條用油安全、吃得放心,炸得外脆里軟,物美價廉。點心師傅還介紹道:在以前物質匱乏的年代,兩只大餅、一根油條,加起來可能幾分錢,在當時看來卻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大餅油條、豆漿油條、粢飯包油條、油條紫菜湯、糯米包油條,每一種搭配都很美味哦,足見上海人對油條有著深深的熱愛與執著,也是一份對經典早餐難忘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