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門學科的課程標準。新的方案和標準將于今年9月開始實施。
在近日采訪中,大多數家長對新課標的調整給予肯定。市民代女士說:“家長也要學習一些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知識,要以學習的心態對待孩子教育,陪孩子一起思考、一起輸出,匹配上教育改革的節奏,幫助孩子及時適應新課改目標。”此外,面對目前很多“雞娃”內卷的焦慮,家長也要調整好心態,助力孩子全方位發展。
“大語文”時代到來了
建議:“內功”深厚方能無招勝有招
【新變化】
新課標發布之前,語文是眾多學科之一,新課標發布以后,語文成為“榜一”的存在。在課時量變化中,語文課時占比高達20%-22%,列諸多學科之首,占據了絕對C位。同時,新課標還規定了語文教學的4個板塊: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交流與表達、梳理與探究。語文核心素養課程,包括了文化自信、語文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國家第一次把“文化自信”這4個字,寫進了課標。
【家長反響】
“大語文”時代要來了,語文難度是否會加大?作為學生又該如何更好地學好語文?很多家長不免憂心忡忡。
市民劉女士表示,新課標發布后,語文對孩子的閱讀量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她告訴記者,自己女兒現在上初二,語文試卷里有不少主觀題,很考驗孩子的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上學期期末考試,女兒班里有部分同學連試卷都沒做完。“語文學不好,弄不清出題者意圖,孩子也很難拿高分”。
【專家觀點】
語文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大語文觀”,很久之前就已經提出了。語文學習,尤其傳統文化知識的積累,越來越重要。未來語文與各個學科的結合會更緊密,傳統文化知識也將糅合在學科中加以重點考查。
從教32年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高杭健認為,新課標要求學生在基礎閱讀之外,還需增加整本書閱讀,必須要愛讀書、會讀書、多讀書,培養良好閱讀習慣。因此,高杭健建議家長在課外增加孩子的閱讀訓練。他表示,應該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強調讀書“每有會意”隨時記下來。
此外,寫作是一個人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過程,是現實生活,是真情實感,是合理想象,是自由、創意的表達。技巧、招式僅僅是外功,綜合素養才是“內功”,“內功”深厚,可以無招勝有招,這是語文寫作的根本大法。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高杭健表示,要想成為寫作“妙手”,擁有生花“妙筆”,必須經受豐富深厚的生活歷練。好好生活,用心觀察、體驗、思考、感悟、積累、實踐,是寫作、成長的必由之路。
外語課時量減少
建議:家校合一才能行穩致遠
【新變化】
這次新課標改革中,外語“地位”改變較大。小學外語科目起始授課年級,改為三年級。課時占比為6%-8%,低于體育與健康的10%-11%、藝術9%-11%。
此外,對詞匯量的要求有明顯提高。以小學為例,原本小學階段對詞匯量的要求是掌握1600個詞匯,新課標改革后,現在要求學生掌握的詞匯量更高。
未來的外語科目會進一步回歸語言本身,著重考查學生的理解、運用和使用語言解決問題的能力。
【家長疑慮】
“外語位置降了這么多,是不是以后要成為副科了?”高新八小一位學生家長表示,“新課標對外語詞匯量要求比以前更高,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需不需要提前介入外語學習?都說培養語感要趁早,三年級才上外語課會不會來不及了?”
【專家建議】
在高新一小英語學科組長張蓉君看來,義務教育段外語科目的語種主要是英語。此次新課標改革對外語科目的調整,不應誤讀為外語的主科地位下降。外語課時占比低的很大原因是小學一、二年級不設置外語學科,總體課時肯定要比語文和數學科目少。
“語言從小學起會更容易,因此也需要家長重視。我建議從一、二年級起,家長可以先幫助孩子掌握基本拼讀,配合老師和學校在家中營造學習氛圍,家校合一才能行穩致遠。”張蓉君坦言,在學校雖然英語課時量減少了,但是詞匯量要求增加了,這樣一來英語閱讀就非常重要。不僅是課堂上的閱讀,課外的閱讀也得跟上,這樣才能讓詞匯量從廣度甚至深度上有所增加。
張蓉君認為,此次新課標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了育人的導向,將原來教和學的過程,變成了倡導學生體驗參與、實踐交流以及合作學習的過程,同時也對老師提出了新要求。老師應當把英語教學內容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創造真實的語境,避免“啞巴英語”的應試教育模式。
體育日漸站上“高地”
建議:讓更多新興體育活動進入校園
【新變化】
此次新課標顯示,以前內容很單一的體育課,變成《體育與健康》。“體育與健康”課程占比10%—11%,僅次于語文、數學,一躍成為小、初階段的第三大重要科目。
義務教育體育課程的內容也在不斷拓寬。新課標“專項運動技能”部分收錄了六大類運動,分別是田徑、球類、體操、水上或冰雪、中華傳統體育和新興體育。每類還包含若干運動項目。
【家長反響】
體育教育一直不太受重視,在之前的教學中,很多體育老師常會被迫“生病”,把體育的課時讓給占比更大的語數英三門科目。
對新課標的調整,家長們普遍表示肯定,調整后體育地位上升,究其根本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體育鍛煉,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才能有更好的狀態投入學習。
【專家建議】
體育應該怎么學?體育課怎么體現健康意識?雁塔區教師進修學校中小學體育教研員王濤在采訪中表示,本次新課標詳細列出來了各學段具體的教學內容,系統化編排了不同學段的體育課程。要通過不同學段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健康行為,教會學生在體育鍛煉的同時保護自己的身體,繼而進一步培養孩子的終身體育意識以及團隊合作意識。
“新課標施行后,希望會有更多新興的體育活動進入到校園中。學校可以將課后服務、社團中已有的體育活動更加系統化、專業化地轉化為校本課程,在未來形成獨具特色的體育教學體系。”王濤表示,接下來會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組織區域內教師進行學習,讓教師通過自主學習和系統培訓真正領悟新課標的精神,從而更好地在課堂上實踐。
“要打造從校內到校外的運動氛圍。”吉祥路小學一位體育教師也指出,對體育科目的重視,同時也增加了對運動場的需求,學校和全社會都需要進一步加快運動場地建設的步伐,補齊全民公共健身設施的一些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