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操免费在线-久操免费在线观看-久操免费在线视频-久操欧美-深夜福利日韩-深夜福利一区

標王 熱搜: 2014    安全  展會  種子  五常大米  超市  食品展會  北京食品展會  北京有機食品博覽會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綜合快訊 » 正文

關于第三方機構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思考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2-27   瀏覽次數:244
核心提示: 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更關系到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本文主要從食品安全第三方監管概念入手,深
  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更關系到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本文主要從食品安全“第三方”監管概念入手,深入分析第三方機構參與食品安全的必要性,就如何有效發揮“第三方”食品安全監管作用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食品安全“第三方”的概念

  “第三方”通常是指兩個相互聯系主體之外相對獨立的,具有一定公正性的第三主體。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第三方”是指獨立于監管部門和被監管對象之外的第三方主體。引入食品安全監管“第三方”是指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通過購買社會服務形式,將食品安全監管中非核心工作任務,包括檢驗、培訓、評價、督導等委托給具有食品安全管理能力、能夠提供食品安全相關管理服務的專業組織。這些組織包括與食品相關的協會、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公司及食品安全咨詢公司等。

  第三方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必要性分析

  1 轉變政府職能的需要

  新時代,我們正積極穩妥推進“放管服”改革,改革的核心任務是正確處理市場與政府之間的關系,要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2014 年12 月31 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更多運用政府采購,讓政府從‘什么都自己干’的大包大攬,轉變為更多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調動社會力量,這是市場化改革的重要舉措”。在食品安全監管的工作中,監管部門將檢驗、監督、評價、培訓等工作全部交于第三方機構,監管部門只需要將精力全部放在核心工作,有利于提升監管部門工作效率。

  2  構建社會共治體系的需求

  食品安全的問題原因復雜,有政府監管不到位的影響,也有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問題,更有社會監督機制不健全的因素,隨著食品監管任務的復雜化、專業化,食品安全問題不能僅靠監管部門來解決,而是需要構建多元化的社會共治格局。當前,我國《食品安全法》最大的亮點在于,在開展食品安全治理的過程中,能夠轉變過去政府單一的治理方式,開展社會共治模式[1]。在構建社會共治體系中,第三方專業機構的作用尤為重要。一方面,由于第三方機構屬于獨立的社會機構,能夠公平、公正開展各種與食品安全相關的管理活動;另一方面,第三方機構具有專業性,能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高效的管理標準和先進的技術支撐。

  3 強化監管力量的需求

  “3+1”機構改革,市場監管部門的成立,雖然有效解決了食品安全“多頭有責,無人負責”的“九龍治水”局面,但因市場監管部門職能廣泛,基層執法力量不夠;且機構改革后人員調整,以前從事食品監管的人員不再從事食品監管,加之食品生產經營主體量大、業態復雜,如何突破資源瓶頸實行專業化監管是當前我國基層食品安全監管的難點之一。相關數據顯示,食品安全監管人員不足當地人員的0.01%,執法人員的數量與工作任務無法有效銜接[2]。在人員編制、機構規模的影響下,只有委托第三方機構,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有效發揮“第三方”食品安全監管作用的對策和建議

  1確保“第三方”機構的獨立性

  第三方能有效參與食品安全監管,除了能發揮第三方機構的技術性和專業性的優勢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與交易雙方不存在任何的關聯關系,完全處于公開、公平、公正的立場和態度。但根據“經濟人”假設理論,第三方機構作為市場化運作的法人實體,不排除他們在運作的過程中為追求利益最大化,被監管對象“俘獲”。對“第三方”的監管,除了借助新聞媒體、消費者組織、檢驗檢測機構、行業協會等等作用外,筆者認為較為可取的路徑是完善和制定相應標準和規范,政府對符合標準和規范的組織進行授權許可,取得授權許可的單位才是具有資質的“第三方”主體,同時,政府定期對第三方機構監管行為進行考核評價,通過取消授權許可、解除合作合約等方式,強化對第三方機構的制約。

  2 明確監管部門與“第三方”機構權責界限

  監管部門與“第三方”權責界限實質上可以理解為監管部門要明確,哪些工作可以委托第三方機構來完成。因為引進第三方機構并不代表公權力的完全退出,當前,食品安全培訓 、檢驗檢測、標準制定等委托第三方機構的現象比較普遍,但風險排查與監測、現場監督與執法卻不能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的形式來進行。為此,建議以實現精準、高效執法為目標,建立和完善第三方機構參與食品安全共治相關政策或規章制度,明確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及第三方機構之間的權責界限,這樣行政監管力量與社會監督力量在食品安全共治中的合作監管才能于法有據,為第三方機構參與食品安全監管提供制度保障。

  3 確保第三方機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有效交流對接

  第三方機構要切實發揮監督管理職責,需要完善其與監管部門、公眾、企業交流互動機制,確保監管信息共享,這樣既能為監管部門決策提供數據支撐,也能對公眾的消費行為進行有效引導,同時還能確保企業第一時間發現問題、整改問題,確保及時將各類食品安全風險排除,以致全面提升日常的檢查效率。

  食品安全本身屬于一項系統性工程,要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不僅需要監管部門的不懈努力,還需要借助第三方機構的力量,同時通過強化監督管理,促使第三方機構與監管部門、社會、市場形成良好的互動,共同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品牌食品網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取得授權后轉載。 ② 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品牌食品網)”的信息,均來源于網絡,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僅供網友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著作權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無意侵犯版權,如有侵權,請速來函告知,我們將盡快處理。 ※ 聯系QQ:2408931033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廣告報價 | 使用指南 | 使用協議 | 收款碼 | 聯系我們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京ICP備2021003644號-24
展開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