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奔跑中的植物肉市場
根據研究機構DataM Intelligence的數據,全球植物蛋白市場規模預計2026年達425億美金,從2019-2026年,其復合增長率達到13.44%。目前亞洲占全球植物蛋白市場的15%,其中28%來自中國市場,這得益于中國的大豆優勢產能。植物肉市場價值未來5年將達近300億美金(約人民幣1940億元),年均增長+15%;中國或成為全球最大植物肉市場。
植物肉雖然是近年興起的新生食品賽道,卻得到了食品、資本、消費者、權威學術機構的加持。據統計,從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國內針對植物基公司的投資事件多達21件,同比增長500%。在整個食品及保健品賽道占比達10%左右。整個2020年,星巴克、雀巢、伊利、聯合利華等零售巨頭或聯合植物基品牌,或加碼推出自家的植物基產品,均展現了對這一賽道的極大熱情。
國內市場的火熱并非獨家,全球的植物基市場同樣正處于全面爆發階段,前有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完成資本積累后進入全球化大規模的推廣階段,后有2020年剛剛成立的LIVEKINDLY Co.獲得1.35億美元融資。顯然,植物基市場成為了創投行業的絕對熱點。
國外植物肉的形式多樣,但基本都是香腸、肉餅等形式,對進入國內的企業來說,如何因地制宜推出各種與中國傳統美食相結合的植物肉食品、找到更適合中國人口味的植物肉產品至關重要。
02
“植物五花肉”上線,開啟八大菜系的新未來
近日,植物肉品牌“新素食植物肉”宣布推出新品“植物五花肉”。據悉,新素食植物五花肉采用非轉基因大豆,經SGS權威檢測,無動物成分添加,102項獸殘檢測0、39項抗生素檢測0、35項激素檢測0,避免了抗生素、動物激素。同時,富含植物蛋白,供給9種人體必需氨基酸,每100g植物五花肉中含膳食纖維8.5g,熱量775KJ,多不飽和脂肪。
五花肉是國人餐桌上最為常見的食材,也更懂“國人的胃”。湖南的辣椒炒肉、四川的回鍋肉、重慶的麻辣火鍋……八大菜系,煎、炒、炸、燉、煮……中式烹飪七十二技法,五花肉均能完美適應。新素食集團通過突破性的專利加工技術,將大豆分離蛋白、大豆纖維、植物油脂等原料進行重組,構建出同時具有瘦肉咀嚼感、肥肉軟糯感、肉皮彈脆感的“植物五花肉”,且無動物成分添加。
生產新素食植物五花肉,能減少43%的能源消耗,減少90%的溫室氣體CO2排放,節約93%的土地使用,節約更多的生產用水,相比起來,這是一項極為環保的未來產業。新素食表示,這一原料可做出多道中式經典菜肴,如湖南小炒肉、回鍋肉、水煮肉片等,他們也希望用植物肉結合中國傳統烹飪方式,在八大菜系中發揮更多可能,做更適合中國人的植物肉。
03
升級中式餐飲,植物肉市場玩家崛起
植物肉在國內的滲透更多在餐飲渠道,幫助植物肉更容易觸達更多消費者。在產品形態上,西式快餐品牌紛紛推出牛肉漢堡、炸雞、肉卷等,但這些畢竟不是中式餐飲的組成部分。為了深入更多中國消費者的生活,越來越多植物肉品牌開始嘗試將植物肉與中式餐飲結合,以新的產品形態吸引消費者。
中餐的烹飪手法、食物造型是多樣化的,固定的產品形態比如植物肉漢堡,可能更適合西餐而不適合中餐。所以,Zrou株肉將產品設計成肉碎,這樣更靈活多變、不易受限,適用的領域更廣,不僅適合中餐,也適合其他菜系。其主打兩款肉碎產品:株肉糜和株肉碎,兩者配方相同,顆粒感不同。顆粒較大的株肉糜適合煸炒、烘烤,做成肉末;顆粒較小的株肉碎適合做餡料。目前株肉碎不能直接成團,可借助具有粘合作用的配料進行塑形,例如蛋清、淀粉、鷹嘴豆水、土豆泥、豆腐等。
2021年1月,全球植物性肉類領導品牌 Beyond Meat宣布與北京金鼎軒餐廳合作,推出八大全新菜肴,包括炸藕盒、西湖牛肉羹、宜賓燃面、肉末燒餅等常見的中餐菜品,以及咸蛋黃蒸肉餅、堅果辣子肉丁、芝士小丸子、紅藜麥沙拉等創新菜。菜品所使用的肉餡均來自由純植物性原料精制而成的別樣牛肉,在外觀、口感和烹飪味道方面有著不輸于動物肉產品的豐富質感。
說到深耕中式餐飲,植物肉品牌Hey Maet同樣是不容忽視的新秀。Hey Maet更注重植物基飲食解決方案的提供,致力于研發出更適合國人挑剔口味的植物肉。2020年8月,Hey Maet完成近千萬元種子輪和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雙塔食品、美國硅谷UpHonset Capital、天圖資本。在產品方面,Hey Maet將植物肉與中式菜肴相結合,推出辣肉面、餛飩等中式菜肴,還與百草味合作上市了首款植物肉粽子。
2019年11月,香港植物肉品牌Ominipork宣布通過天貓國際正式進入內地市場。據稱,旗下植物肉產品由加拿大的食物科研團隊研發,豬肉的純素蛋白質配方主要來自豌豆、非轉基因大豆、香菇和米,產品以冷凍狀態運輸和銷售,以“西式創新,中式應用”為特色,先后上架了南瓜炒米粉、荷葉糯米飯、什錦谷物飯等。2020年8月,Ominipork與吉祥餛飩合作,開發了第一款植物肉餛飩。
一項調研結果顯示,中國植物肉消費者最為關注的關鍵詞依次為食品安全、價格、食品體驗。而復購動機數據顯示,50%消費者看中健康,27%首先關注環保,13.55%選擇了好吃,這表明人們希望在保持健康的狀態下,吃到更美味的植物肉產品。
植物肉在國內要落地,從小眾走向大眾,還需要盡快制定法規標準,規范市場行為;需要食品供應商在加工和調配技術上的創新突破;更需要品牌方對于中國人飲食特點的準確把握,開發更接“煙火氣”的產品。雖然植物肉行業逐漸升溫、競爭逐漸激烈,但可以看到品牌在“本土化”上做得更多更廣,以“中國味俘獲中國胃”的產品思路所帶來的優勢逐漸凸顯,消費者也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