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餐:菜盆變小 顧客自覺多次取餐
中午12點的威尼斯酒店自助餐廳,人不多但氣氛溫馨。記者在餐廳看到,餐廳的菜盆不如以前大了。酒店食品安全總監吳國清先生告訴記者:“我們現在每份菜都裝的不多,如果客人用完了,我們會很快增加”。記者在餐廳看到了2位20多歲的年輕人,他們桌上已經點了4個盤子,一位姓王的青年對記者說,“我們一個人就可以吃8盤東西,但現在提倡節約,我們就一次不拿那么多,把這4盤菜吃完后再去拿。” “自助餐的配餐充分考慮當天的在店人數、會議人數以及近幾周的用餐人數歷史數據,科學配餐,一是保證食材的新鮮,二是也避免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費。”吳國清說。上海賓館旁邊的格蘭云天大酒店是我市老牌餐飲企業,為了減少浪費,該賓館將自助餐廳改為了 “輕食餐廳”。記者發現,針對兩三位客人進餐,該餐廳推出了半份菜和小份菜,推出健康方便“輕食簡餐” 。簡餐最低只要48元,最高也只要138元。該店還推行 了N-1 點餐模式,即 10 位進餐客人只能點 9 個人的菜, 4 個顧客建議點 3 個菜、3 個顧客建議點 2 個菜。
下午1點的大中華喜來登自助餐廳,記者見到,王先生和女朋友吃完后,向餐廳外走去,服務員請他們留步,為他們送上了一份小禮品巧克力禮盒。“這是你們不剩食物的獎勵!”服務員告訴他們。他們意想不到,連聲說:“謝謝!謝謝!”
餐館:根據人數提醒顧客適量點餐
“我們餐廳的菜式分量不少,你們人少三個菜就夠了,多了就浪費了。”在華強北“好當家”餐廳,記者親眼目睹了餐廳服務員這樣告訴顧客。稍后,記者采訪這位王姓顧客時,他說,“一聽就覺得這里服務很貼心,下次還愿意來。”該餐廳負責人葉女士告訴記者,“雖然這樣的行為看似是少了收入,但是恰恰是培養回頭客,細水長流。”在這里,記者看到有一位中年人陪一位老奶奶吃飯,吃完后,老人正把剩下的小魚仔和饅頭打包。中年人告訴記者,“老奶奶就是他媽媽。”他笑著說,“我媽媽這代人吃過苦,節約意識更強!”
在華強北“79號漁船”餐廳,記者也看到了吃完后在打包的顧客。該店樓面經理梁小姐告訴記者,“我們沒有菜單,都是現點海鮮,在點菜之前,會和客人核對就餐人數,發現客人點菜品超量時,點菜服務員會第一時間提醒客人,已點菜品已足夠吃!”我們這兒的點心和炒飯可點半份。部分海鮮也是可以點半斤的。” 而北海漁村為了減少浪費,則是主推推3—5人套餐。記者發現,飯后,餐桌上的盤子大都見了底。
加大宣傳力度,讓法律人人皆知
《反食品浪費法》的頒布和實施是一件大事。意味著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再僅僅是倡導和號召,已經成為生效的法律條文。但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由于《反食品浪費法》剛剛頒布執行,許多企業的工作人員還不太了解這部法律。因此,有關方面還要加大該部法律的宣傳和培訓力度,引導市民全面深入理解制止食品浪費,自覺主動弘揚節約之風,踐行“光盤行動”,向“舌尖上的浪費”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