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氣來源于家國情懷”
何為志氣?王樹國說,志氣來源于情懷,一個沒有家國情懷的人談不上志氣。
王樹國說,1919年,26歲的毛澤東在《湘江評論》創刊詞中大聲呼吁:“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
“一個年僅26歲的年輕人能發出這樣的豪言壯語,說明他心中有民族,心中有國家。”王樹國說,志氣是對國家對民族的忠誠與貢獻。革命先輩為了國家和民族,拋頭顱、灑熱血;西遷老教授們響應國家號召,從繁華的黃浦江畔來到渭水之濱。“在他們心中,國家民族至上,人民的利益至上,這才叫志氣。”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
“軟骨頭永遠挺不起民族的脊梁”
“骨氣是什么?骨氣是自信,一個沒有自信的人沒有骨氣。軟骨頭永遠挺不起民族的脊梁。”王樹國說,自信源于中華民族5千年的文明,源于黨的領導,源于百年的艱苦奮斗,源于今天的建設成就。
王樹國說,作為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未來屬于畢業生們。“當建國百年時,民族復興之大業將在你們手上,你們是這個偉大時代的參與者,貢獻者,大家應該為此感到自豪。”
王樹國說,骨氣是貢獻。“多少人為了實現今天的奮斗目標,奉獻了他們的一生,他們默默無聞也罷,隱姓埋名也罷,在一個小的崗位上,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奉獻了光輝的一生,展現出光芒才華,這都是我們身邊的英雄人物,他們是我們這個民族的代表,他們身上有我們民族的骨氣。”
“有底氣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人”
怎么能夠做到有底氣?王樹國認為,底氣來源于能力,如果一個人沒有真才實學,無法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何來底氣之說?
王樹國說,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來臨如此激烈,還有很多未來的科學技術之發現有待大家去完成。如果大家不能深刻把握時代發展的規律、科學發展的規律,不能在發展之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何來底氣之說?“有底氣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人,有底氣的人都是有貢獻的人,有底氣的人都是有作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