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加強職業教育改革的新聞看,傳達出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就是未來職業教育的前途很廣闊,這不僅僅是因為產業發展會有大量的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就是說職業教育本身就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在職業教育改革方面更有非常重要的舉措,這個重要的舉措就是在十四五規劃綱要當中,明確提到要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推動職普融通,這句話什么意思呢?說白了就是未來職業教育,可以更多地拿到更好的學歷。傳統思想,我們一提職業教育就會想到,那是中專、大專,本科很少,而未來職業教育會和本科教育相互融通,很多的大學恐怕就會設置和職業教育直接相關的專業。
為什么要有這樣的職業教育的改革的重要舉措呢?因為今天的社會上,我們知道求職的時候偏重學歷,這樣的現象還是存在的,有一個比較高的學歷似乎就更能夠拿得出手,所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就是要解決有技能沒學歷這樣一個痛點,這背后體現出的是什么?體現出的是對制造業的重視,是對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視,當技能和學歷可以更好地結合起來,既能夠得到學歷的認可,也讓一部分學歷更有技能作為依托,這樣的學歷拿在手里會覺得更踏實,這樣的職業教育能夠更好地賦能產業,讓實體經濟發展得更實。
我們再從人才就業和企業用人的維度來思考職業教育改革重要性。在用人方面,我們發現這個年輕勞動力越來越少了,那怎么來理解這個少呢?實質上并非是人少了,是因為人的勞動效率低了,復合知識水平差了,所以導致企業一方面很難發掘有潛力的年輕人,還要面對極高的這種流動性;另外一方面呢,就是前20年,20年前畢業的大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欲,那個激情四溢的年代,很容易讓一個人擁有復合型的知識結構,比如既懂技術又懂管理,也懂產品,那現在確實是越來越難了,世界變得更精彩了,但是愿意真正腳踏實地去積累的年輕人是反而變少了,這只是很多人存在的一個很大的感受。那么這個也很正常,是市場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的人力資源低谷。
那就有人問了,這個和重視職業教育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大家知道美國每次發布的就業數據有幾個會對市場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是什么,一個是非農數據,另外一個就是ADP就業,其中非農尤其重要,凱恩斯主義認為,只有充分的就業才有不斷循環向前的經濟體,那至于貨幣需求供應,在沒有充分就業的情況下,都是浮云,所以很大程度上貨幣政策需要從經濟層面去考量覆蓋就業的,如果沒有充分的就業,你拿什么消費?拿什么去拉動GDP?
另一方面,我們需要面對一個問題,就是在人口紅利下降的情況下,怎么去面對人力結構的失衡問題,一方面就是大量的這種本科畢業生沒有技能,只有思維,這是不夠的;另外一方面呢,技術崗位,專業工種特別缺人,那怎么解決呢?答案很清楚,就是要調整失衡的就業結構,我們正處于向成熟發達市場過渡的階段,參考國外的發達市場,就會知道職業教育的地位,其實和普通大學是一樣的,不要看我們現在市場不夠成熟。
所以對于未來的就業,其實并不要被變化和更新而杞人憂天,現在我們面臨的這種調整,長期來看一定是好的,目前只不過是我們感覺到現在的這個中職市場,包括高職市場還不是很成熟,但是我們相信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業務技術人員和本科專業人才同薪同地位是大勢之趨。
未完待續,下一章我們換個思路再來看職業教育發展和革新。
奧圖碼數碼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致力于智慧教育驅動力協作發展,歡迎合作垂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