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宜智認為,我國14多億人口,人人都是消費者。市場監管部門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利益擺在第一位,高度重視和不斷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積極助力小康社會建設,努力讓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一是完善消費領域法規制度,夯實消費者權益保障基礎。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針對消費領域的新業態、新模式,聚焦消費者權益保障的新情況、新問題,制定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目前正在積極推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出臺,將對消費者關心的熱點問題作出進一步回答。
二是強化監管執法,凈化市場消費環境。市場監管部門著力加強防疫物資、醫療美容服務、校外教育培訓等重點消費領域監管執法,努力構筑消費者安心消費的“防火墻”。聚焦消費者普遍關注的產品質量問題,推動落實生產者主體責任,組織開展“鐵拳行動”“網劍行動”等執法行動。
三是提升維權服務水平,增強消費者獲得感。圍繞暢通消費維權渠道,統一消費投訴舉報處理程序,實現機構改革以后市場監管部門五條投訴舉報熱線合一。圍繞提高消費糾紛解決效率,健全監管部門與消費者組織、人民調解組織、仲裁機構、人民法院等之間的消費爭議多元化解機制。圍繞退貨難、成本高問題,督促電商平臺全面建立網絡購物七日無理由退貨制度,倡議廣大實體店經營者自愿參與“線下購物七日無理由退貨承諾”活動,目前已有26萬家實體店響應,大大改善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四是扎實推進放心消費創建活動,促進消費維權社會共治。充分調動經營者、消費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培育創建一大批放心消費示范企業、示范商圈、示范街區,努力形成“政府監管、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消費者參與”的共治格局。目前,放心消費創建活動在全國遍地開花,“滿意消費長三角”等各地創建活動已經成為消費領域的金字招牌。
五是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協作機制,形成消費維權合力。2020年4月,國務院調整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26個部委和單位共同研究起草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協同處理消費領域重大突發事件。在加強消費者權益行政保護的同時,注重發揮消協組織的社會監督作用。同時,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動各地消協組織積極開展消費引導,參與立法、立標,履行社會監督,化解矛盾糾紛,成為消費維權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