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從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到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全社會研發投入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由1.91%提高到了2.44%,全球創新指數的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了第12位,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越走越寬廣。5月12日,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副部長李萌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發生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變化,成功跨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全面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展現了具有新時代特點的整體布局和發展態勢。
十年來,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特點是發展全面、特色突出、質量提升,成為支撐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民生改善名副其實的第一動力。一是科學研究水平和學科整體實力大幅度上升。若干學科方向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科學研究機構、大學、領軍科技企業研發能力在全球地位明顯上升。高新技術企業十年前只有不到5萬家,現在達到了33萬家。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這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全球科技創新集群排名中均進入了前10名。
二是在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領域產出一批世界級科技成果。“天問”探火星、“嫦娥”登月球、“神十三”和“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我國深空探測實現了重大跨越。“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海斗一號”等研制成功,標志著我國具備了萬米全海深譜系化探測能力。量子科技領域我國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兩種物理體系達到“量子計算優越性”里程碑的國家。
三是自主研發大量先進技術裝備和系統進入實用,成為推進產業快速升級的“利器”。我國超級計算、高速鐵路、智能電網、第四代核電、特高壓輸電技術都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特別是5G研發和應用場景深度拓展、人工智能發展的中國特色生態初步建立,正在加快賦能百業。在大算力和超級計算支撐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一批智能城市、智能工廠、智能醫療和智能交通等正在形成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