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協議或使澳大利亞奶源出口看齊新西蘭?新西蘭能否繼恒天然烏龍事情后再成“搶手”?近日國家領導人出訪兩國,乳制品交易備受重視。記者了解得知,包含伊利、光亮、蒙牛、貝因美等在內的我國乳企正搶灘規劃大洋洲。一位業內人士通知本報記者,大洋洲奶源報價優勢將“碾壓”國內奶源,而乳業股年末動作頻頻,出資者可調查其方向。
大洋洲奶源成“搶手”
昨日一位國內乳企負責人通知本報記者,當前澳大利亞奶源報價大概在4元/公斤,新西蘭則報價最低到達2元/公斤,而即便取消我國當前對澳大利亞奶制品施行的約10%~15%的關稅,新西蘭奶源加上關稅也仍然維持在不到2元多每公斤,所以澳大利亞奶源相較之下仍不占報價優勢。
“大洋洲的奶源收買報價再加上其品質,的確能夠‘碾壓’國內奶源,本年現已呈現了一波奶農虧損賣奶牛的現象。”對此,一位業內人士通知本報記者,本年不僅僅是大洋洲,包含歐洲、美洲在內的其他奶源地也都呈現量足價平現象,強逼國內原奶報價一路走低,山東奶業協會會長此前泄漏,上一年下半年生奶收買價曾到達每公斤4.5元,本年至今已下跌了20%。
我國乳企搶灘規劃
“整體來看,澳大利亞免關稅、新西蘭加大經濟協作等會對國內奶農、乳企、消費者都發生一定影響。乳企則會思考更多的進口質料以增強品牌價值、攤低生產成本;消費者則能夠挑選更多的進口乳制品。”該業內人士表明。
“有實力的乳企能夠經過海外并購構建奶源等方法,來世產自個的進口奶,與恒天然或澳大利亞乳企抗衡。”據了解,國內幾大乳企,伊利、光亮、蒙牛、貝因美、三元、新期望乳業等都現已在澳大利亞或新西蘭搶灘規劃。
20日晚間,伊利股份(600887)發布告稱,擬在新西蘭出資20億元人民幣(4億新西蘭元),項目涵蓋奶粉、液奶、生牛乳深加工及奶粉包裝4大種類。加上之前已在新西蘭奶粉工廠12.19億元的出資,伊利股份累計將在新西蘭出資30多億元。
本年4月,光亮乳業與澳大利亞PACTUM乳業集團簽署了戰略協作協議,由PACTUM乳業集團為光亮乳業代加工UHT(無菌)牛奶;而蒙牛方面昨日介紹,雅士利坐落新西蘭北島懷卡托的海外生產基地,出資2.2億新西蘭元,將于2015年頭全面量產,估計年產嬰幼兒奶粉5萬噸;恒天然則于不久前牽手貝因美,要約收買其至多20%股權。
業內人士表明,乳業股年末動作多,出資者應親近重視其規劃方向,聯系方針及市場環境、個股三季報成績等,歸納判別。“長遠來看市場向好,但競賽劇烈也使得個股承壓不小。(品牌食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