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疫情賽跑!他們10天建好火神山醫院
2月4日凌晨,根據中建三局集團總公司的統一調度,承建河南省科技館項目的中建三局中原分公司項目部緊急抽調工程管理、技術監管、技術員30名火速支援建設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筑面積7.9萬平方米、超過1500張病床;火神山醫院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 1000張床。
兩座醫院病房內配備空調,設置獨立衛生間,醫院還架設了5G基站,如此巨型的工程,火神山醫院從項目正式開工到交付不到10天,兩倍規模的雷神山醫院從正式開工到進行驗收和移交也僅用了10天。
兩座醫院共同組成了阻擊新冠肺炎戰場上的新堡壘。在這背后,是上萬名中國建筑工人的辛勤奮斗,他們請纓迎戰承接項目,與疫情賽跑,問時間要效率,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加快項目速度,交出了一份令全國人民滿意的答卷。
(2)綻放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鏗鏘玫瑰”
在鄭州市二七區大學路街道辦事處的疫情防控一線,有這樣一支隊伍,她們每日與臺賬報表為伴,一個緊急工作通知就要從熟睡中醒來、拋下年幼的孩子,頂著點點星光開始學習新的臺賬政策要求。她們就是負責街道疫情防控臺賬報表的聯絡員隊伍,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她們猶如朵朵“鏗鏘玫瑰”,絢麗綻放在疫情防控一線。
為了確保街道各項臺賬資料、數據報表等資料內容詳實、邏輯清晰,2月14日上午,防控指揮部聯絡組4名成員一早分別來到長城社區、新華社區、祥和社區,對各社區“一人一檔”臺賬建立情況、“兩書一單”存檔情況、社區隔離人員體溫臺賬等資料逐一進行實地查看。在查看過程中也發現了不少問題,例如非湖北疫區體溫臺賬表上沒有體現出人員是從何地返鄭、報表信息登記不規范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指揮部聯絡組工作人員和社區聯絡員們一起認真探討,并進行及時整改。接下來,指揮部將對剩余其他社區的臺賬資料全部核對到位,確保為街道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準確、詳實、完備的數據基礎。
這是一支特殊的隊伍,她們不著白衣,卻是守護天使;她們每天平均工作近12個小時,撥打幾十通電話,一切都是為了摸清各類返鄭人員的最新信息,為打贏防控疫情戰斗打下堅實基礎。
(3)沖鋒在防疫一線的90后們
或許在網絡上,“90后”群體總是和“玻璃心”、“不能吃苦”等聯系在一起,但自從疫情發生以后,鄭州市二七區金水源街道辦事處的這些年輕群體始終堅守在防疫戰線最前方,彰顯著不畏困難、不懼艱險、積極勇敢的青春形象。在這場戰“疫”中,“90后”們用自己的行動展現了年輕人的責任與擔當。
金水源街道轄區內有13個小區約9000余戶,這項工作可以說是十分繁重,但“90后”們不畏艱難、不懼勞累,用自己的雙腳走過社區的每一戶家庭、每一個角落。
“我們年輕,身體好,體力夠。我們年輕人更應該沖鋒在前,這項工作就放心的交給我們吧”,為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街道多次開展入戶排查,詳細了解居民的健康情況,進行登記造冊。對外地返鄭人員采用“分色管理”模式,密切跟蹤調查,及時反饋消息,防止疫情內部擴散。
(4)“三支隊伍”齊上陣,筑牢社區防疫情網
“阿姨您好,您想出來透氣,可以理解,但現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期,盡量少出門、少聚集。”在黨員們的耐心勸導下,一些想出門遛彎的居民又主動返回了各自的家。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鄭州市二七區福華街街道辦事處七一三社區針對小區單位型社區特點,以及店面商鋪集中且量大面廣、人員力量不足等問題,依托“黨員干部先鋒隊”“社區一線攻堅隊”“志愿服務突擊隊”三支隊伍,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奠定堅實基礎。
在七一三社區,像這樣的勸導員有很多,除了街道及社區黨員干部外,還有區委組織部、區人社局、區城管執法局等區直部門下沉人員。他們每天24小時輪流值班,臉上戴口罩、身穿紅馬甲、臂挽紅袖章、帶上小喇叭、拿上宣傳單,積極向轄區居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等,勸導居民戴口罩,少出門,少聚集,引導轄區群眾錯峰采購,對隔離人員發放居家隔離觀察卡和張貼相關公告,做好心理疏導、解疑答惑,堅定信心等,提高群眾的知曉率和參與度。在他們的勸導下,社會各界紛紛行動,為疫情防控出策出力。
(5)疫情防控戰場上的“鐵娘子”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發,鄭州市二七區馬寨鎮計生辦有一群“鐵娘子”,她們假日無休默默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巾幗不讓須眉,撐起疫情防控戰的半邊天。
“祝你生日快樂……”近期一直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馬寨鎮張惠主任忘記了父親今年的生日,下午五點半收到了哥哥的提醒,但是手頭還有工作需要交接,一直加班到7點多,在回家的路上才匆匆與哥哥和父親隔著視頻,一起為老人唱了一首生日歌。
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戰役打響后,馬寨鎮計生辦主任高秀麗主動要求到疫情防控的一線,自1月25日返回工作崗位以來,13天的連軸工作,高主任的嗓子已經發炎沙啞,每天幾百條的電話短信,隨時更新的動態數據信息,讓她自顧不暇,但她覺得很值得,唯一愧對的是家里剛上大一放假回來的兒子。據了解,高主任的丈夫在馬寨市政所工作,同時還是劉胡垌村的一名村民代表,疫情突發后,高主任與丈夫都挺身奉獻在一線,由于經常加班,她與丈夫幾乎每天早出晚歸,雖然同在一個屋檐下,他們與兒子卻幾乎沒有怎么見面。
(6)義務心理疏導,為社區居民筑牢心理防線
“老師,我媽媽每天都要去醫院上班,她會不會被感染啊?”“一聽到外面有風吹草動,我就緊張,生怕自己或者孩子被傳染了!失眠好幾天了,該怎么辦啊?”2月13日一大早,鄭州市二七區五里堡街道辦事處馨康社區的心理咨詢師董桂春就接到了群眾的求助,她耐心的聆聽、引導,用專業的心理干預疏導群眾的焦慮的情緒,直到群眾心態放松、情緒平和。
據了解,為有效緩解疫情防控嚴峻形勢下群眾緊張、焦慮、恐慌等心理壓力,五里堡街道馨康社區主任董桂春充分發揮自己心理咨詢師的優勢,發動4名心理咨詢師志愿者,成立了“一縷陽光”公益疏導團,制發了《新冠肺炎心理防護手冊》《心理防護十問十答》和宣傳海報等資料2000份,宣傳心理防護和調適專業知識,引導群眾正確面對疫情,放松心態、調節壓力;重點為群眾、一線工作人員及親屬提供專業心理疏導、精神慰藉、情感支持、關系調適等志愿服務,以誠摯之心和專業技巧引導疫情壓抑下的群眾重回陽光心態,共同戰勝疫情。
目前,董桂春和她的公益疏導團已服務居民、一線工作人員300余人次,用“暖心服務”筑強抗擊疫情的心理防線,贏得了居民群眾的普遍歡迎和一致點贊。
(吳哲的臉上被防護服勒出的痕跡)
(7)近20個日日夜夜 分診發熱患者1000余人次...她是筑好第一道防疫防線的美麗天使
疫情開始,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預檢分診處業務組長吳哲,主動請纓,強烈要求到防疫一線工作。經過醫院“新冠知識”培訓后,吳哲和另外9名同事站到了防疫的第一道防線——預檢分診處。預檢分診處醫生的職責是疏導病人,使其合理有序就醫,重在“精準分診”。吳哲帶領團隊成員不敢有絲毫懈怠和疏漏,認真仔細地對每一例發熱患者詢問其職業、到過什么地方、流行病史,并結合患者的主訴、病史、癥狀和體征,對患者進行傳染病預檢,經過預檢分診后再轉到專科和發熱門診做進一步排查。吳哲還經常不厭其煩、熱心耐心地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科普宣傳,建議大家響應國家號召居家隔離,并告知醫院線上就醫流程,做好各種安撫工作。
從1月25日開始,吳哲和預檢分診處的同事們一道已經在抗疫第一線奮戰了近20個日日夜夜,精準分診發熱患者1000余人次,接觸武漢來洛陽患者一百多人,為筑好疫情防疫工作第一道防線,堅決打好防控疫情的阻擊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8)情人節前夕,交警丈夫給醫生妻子的一封“情書”
徐杰,鄭州交警二大隊西開發中隊民警;何楠,鄭州市兒童醫院病理科檢驗醫生。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丈夫徐杰與交警二大隊戰友們一起牢牢的守護著鄭州的“西大門”。妻子何楠,在醫院疫情防控的最前沿。為了保護不滿三歲的兒子,他們把孩子送到父母家,奔赴到工作崗位。雖然在一座城市,卻20天沒有和親人們見面,即將到來的情人節,徐杰為家人和妻子寫了一封“情書”。
鄭州城里見疾風,欲作家書意萬重。縱然心里千言萬語,真的提起筆來,卻不知從何說起。
爸媽,你們辛苦了!我和楠楠都在一線,為抗擊疫情作斗爭,孩子就拜托給你們了,等到疫情過去,春暖花開,我們全家一起出去郊游踏青。
媳婦,你也辛苦了,作為一名醫生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著。為了避免冠狀病毒的交叉傳染,你把兒子送到父母家,隔離防護,讓我沒有了后顧之憂,卻平添了你對兒子的相思之苦,謝謝你!馬上就是情人節了,老公今年不能陪你過了,那個時候我們應該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加油,保護好自己!
兒子,爸爸想你了,想親親你可愛的小臉蛋。你在爺爺奶奶家乖嗎?有沒有好好吃飯、按時睡覺?還會在每天睡醒時哭著找媽媽嗎?你是一個男孩子,馬上就三歲了,要堅強一些,勇敢一點,等疫情過去了,我和媽媽一起去接你回家。
《采葛》中說: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我現在是真切的體會到了,希望疫情能夠早些過去,讓我們這些在一線崗位上奮戰的人們能夠早日回家,和家里的親人團聚,希望現在冷清落寞的鄭州,早點恢復昔日的熱鬧繁華,加油,鄭州!加油,中國!
(9)聽到鄰村有確診病例 第一書記連夜回村入戶排查接觸人員
疫情防控工作,一線人員經常滿負荷運轉。鄭州市二七區櫻桃溝管委會三李社區駐村第一書記周運,連續19天來,幾乎每天都在崗位上工作16小時以上。一天深夜,他得知鄰村的油坊莊有人確診,立即返崗,連夜召開緊急會議,切斷與鄰村的連接,帶領人員入戶排查和油坊莊接觸人員。
面對一些不配合的群眾,他總是耐心細致地做著解釋工作,告知群眾疫情防控形勢的嚴峻性,安撫著他們的情緒,使老百姓能夠正確認識此次疫情。他說,我們敲開的不僅是群眾的家門,更是敲開了群眾的心門,我們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傳遞到群眾心里,群眾才會更安心。
作為社區的第一書記,周云對村民的生活、脾性了如指掌。由于農村消息閉塞,村民對疫情重視度不高,在工作中,周云善于總結經驗,首次提出利用微信群,把那些不聽勸、愛出門、還在走街串巷的“大膽兒”人拍下來,把照片發至本小組村民群,讓大家看一看,讓他羞一羞,隨后就演變成了紅遍三李的“大膽兒臺”。慢慢的出來的群眾少了,出門也都知道帶口罩了,沒有聚堆的了,也沒有亂逛的了,大家對疫情防控也越來越重視了。此舉措既新穎又接地氣兒,得到了映象網、東方今報、河南經濟廣播、等多家媒體競相報道,小麗幫忙更是親臨現場進行采訪。
(10)白衣天使紛紛請戰前往“戰疫”最前線
為保證疫情前線充足的醫務人員,最大限度支援疫情前線工作,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黨委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速斷速決,迅速號召黨員職工切實發揚精神,勇做抗“疫”先鋒。全員黨員職工積極響應,紛紛請戰前往“戰疫”最前線。
在轄區留觀安置點的臨時黨支部,在入戶排查的第一線,在高速交通路口的卡點到處穿梭著他們的身影,一句句“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我們積極請戰,戰“疫”必勝!”的錚錚誓言在抗擊新冠肺炎“戰疫”前線回蕩。
黨員帶頭,沖鋒“疫線”
“輕傷不下火線嘛,我也是黨員,唯一內疚的就是家人和孩子...”內分泌科主任陳珊珊的丈夫是高速路口工作站的一名工作人員,已經堅守在了疫情防控的最前線,節前因意外右手腕部韌帶受傷的她原本可以在家休息,但作為2003年參加過抗擊非典的前輩,接到通知的第一時間她想到的依然是重返崗位。
在安排好家的老人和孩子后,她“疫”無反顧,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披甲上陣,忍著傷痛主動進入到發熱門診工作中,又一次的走上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忠于醫者初心,不忘健康使命,在這個非常時期,金水區總醫院的“白衣戰士”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救死扶傷的初心和使命,展現作為醫務工作者的大愛和擔當。
(11)社區書記:渴了就喝一口涼水,餓了就在辦公室吃一碗泡面
每天早上六點起床,簡單刷牙洗臉就走上工作崗位,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渴了就喝一口涼水,餓了就在辦公室吃一碗泡面,一直忙到晚上12點多才回家休息……這就是鄭州市二七區大學路街道辦事處桃源社區黨委書記王俊毅最近的生活寫照,而這樣的工作狀態已經持續二十幾天了。
2月10日,正在樓院排查的王俊毅接到社區居民的舉報電話,在桃源路25號院門口,一家三口從湖北黃石返鄭的居民被執勤人員攔在了防控監測點。撂下電話,王俊毅帶著片醫、片警趕緊沖往小區,由于太過著急,一個趔趄,重重摔倒在地,膝蓋磕的紅腫,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忍著疼痛,繼續趕往現場。他站在最前面詢問人員情況,據了解,李先生一家自駕從黃石回本地老家,自己和家人一切正常,并無發熱情況,到了小區門口被攔了下來不讓回家。在王俊毅的勸說下,一家人同意居家隔離14天,顧不上腿傷,他馬上安排相關事宜,而此時的居民群里已經炸開了鍋,在做好隔離工作后,又立即在小區業主群里發布消息,安撫居民情緒,消除大家的不安和害怕。
(12)他是戰疫中的“火眼金睛”
2020年一月份開始,新聞上偶爾會提到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的字眼,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洛陽二〇二醫院檢驗科主任崔堯作為一名在基層醫院檢驗科工作的醫務人員還是比較關注這件事情。隨著從新聞報道上了解到越來越多肺炎的消息,從不明原因肺炎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從開始感染人數較少到后面人數開始增加、前期感染的患者癥狀有出現死亡病例。
從所學的醫學知識告訴崔堯肺炎病毒多數是通過空氣傳播。而在有過之前同仁感染甲型流感病毒的情況,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會不會傳到自己這還是個未知數。關于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培訓醫院也做了好多次,說明形式非常嚴峻,因此大家心里都非常忐忑。
1月20日下午門診醫生告知一個發熱患者自武漢返回,需要采集血液及呼吸道分泌物樣本,因為沒有配備護目鏡,大家都有些緊張。當時為了緩解大家緊張情緒,崔堯說“我來吧,我近視戴著眼鏡跟護目鏡一樣”。完成樣本采集,崔堯心里也很慌,會不會是疑似患者,會不會因為這次操作造成感染,一切都是未知......但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作為科室領導應該也必須沖鋒在前。后這名患者進過檢查、流行病學調查后排除感染可能。
(13)有啥委屈您就當我是您親閨女!檢察院干警疫情防控執勤中救下輕生老人
“我不想活了!”一聲哭喊突然打破了午后的寧靜。2月12日,下午2點左右,鄭州市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們正在二七區蜜蜂張辦事處分包街道執勤值守,這聲哭喊立刻引起大家的警覺。
在這場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嚴峻斗爭中,二七區蜜蜂張辦事處防控監測點,一直由鄭州市人民檢察院分包值守,市院第十檢察部的范蕾和馬蕊等同志就在其中一個社區的附近路口執勤。這個路口不遠處有一座高架橋,哭聲正是來自橋上的一位老太太。
“阿姨,我過來了,有啥委屈你先給我說。”一上來高架橋,范蕾就趕緊拽住老太太的手,老太太滿眼都是淚花,范蕾順勢一摟,把老太太摟進自己懷里。老太太放聲大哭。范蕾邊給老太太擦著眼淚,邊問老太太情況。原來老太太是因為家庭瑣事和家人生了氣,家人幾句難聽話出口,傷透了老太太的心。老太太一時想不開,尋起了短見。社區其他工作人員這時也趕過來了,又哄又勸把老太太帶到安全地帶。
老太太情緒平復后,民警和社區人員聯系了老太太的家人,陪著老太太一起回家。
(14)最深情的告白:等到戰“疫”勝利我們結婚吧
2月5日,對很多人來說一個簡單普通的日子,可是對于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感染十一科的護師張貝貝來說,卻極為重要,因為這一天本是穿著美麗的婚紗與愛人攜手走向紅毯,邁入婚姻殿堂。而直到2月12日,她已經在隔離病區工作20天。
計劃春節期間舉行婚禮的張貝貝,早早的買好了回老家周口的車票,簽好了婚假條。可是面對疫情,面對紛紛請戰加入一線的同事,張貝貝猶豫了,一邊是精心準備了四個月的婚禮,一邊是越發緊張疫情阻擊戰,但醫務人員的天職讓她下了決心,退車票,拿回婚假條,推遲婚禮,和同事們一起戰斗。
當她把自己的決定告訴準新郎后,這個大男孩紅了眼圈,但他很快很堅定的告訴張貝貝,“不管什么時候,你做什么決定,我都支持你,等抗擊疫情結束,我們再舉辦婚禮”。
男朋友的理解與支持讓張貝貝更加堅定自己的決定,但她還要面對父母和年過八旬的爺爺,讓她沒有想到的是,電話中平時有些固執父親在短暫的沉默之后表示支持她的決定,并囑咐他注意安全。“為戰勝疫情堅守一線,比我的婚禮更重要。”張貝貝哭著對父親說,“只要遇到對的人,婚期雖然延后了,但幸福一直會在。”
(15)平頂山黨員“的哥”請戰服務武漢抗疫最前線 擔當120救護車義務“代駕”
2月11日,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收到一份特殊的《請戰書》,57歲的共產黨員、出租車“的哥”趙金富請戰服務武漢抗疫最前線。
今年春節,新冠病毒疫情來勢洶洶。“的哥”趙金富卻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待在家里,而是成為了一名120救護車的義務“代駕”。
“雖然我現在是一名臨時的救護車駕駛員,但我是一名軍人,更是一名共產黨員。” 趙金富堅定的說:“在武漢人民生命受到病毒威脅,急需抗疫人員的時候,我就應該堅定果敢地站出來,國家需要,雖沒有命令,但我必須去,用我的駕駛技能為國效力。”
(16)警花主動請纓,堅守抗疫第一線
在鄭州交警五大隊投入抗疫前線的民警中,有這么一個群體,說她們普通,因為她們是五大隊民警中的一員;說她們不普通,是因為在將近200名民警的五大隊團體中,她們的人數不足十分之一。她們就是頭頂國徽,身穿警服,疫情面前毫不退縮,一直戰斗在抗疫第一線的五大隊警花。在平時的工作中,女民警大多承擔窗口服務工作以及辦公室內勤工作,但當接到疫情防控工作任務后,她們沒有退縮,主動請纓,要求和男同志一樣到抗疫最前線,到防疫服務站參與一線執勤工作,來緩解大隊警力不足、男民警高強度工作的壓力。
(17)鄭大學生網購200個醫用口罩捐助疫情防控人員
2月11日,鄭州市工人路183號院的疫情防控點門口,巡防隊員協助社區防控人員正開展健康防控工作時,一身黑衣男孩拎著一塑料袋200個醫用防護口罩,暖心地為每名疫情防控人員送一包醫用防護口罩。男孩說,疫情防控人員太辛苦了,一定要先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保護好大家的健康安全。
黑衣男孩自稱是一名在校大學生,每天看到大家為了疫情防護保護轄區居民非常地辛苦,自己也想為抗擊疫情出點力,于是就自費網購了200個醫用防護口罩送給最可愛的小區疫情防控人員,希望能給他們送去一份平安。
(18)手上凍出口子、嗓子沙啞說不出話,但她仍堅守一線,巾幗不讓須眉
張琴是鄭州市二七區德化街街道辦事處德化社區委員,現已在社區工作11年,具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在嚴峻的疫情面前,與轄區居民群眾一起抗擊疫情、共度難關。張琴所在的社區主任說,“在抗擊疫情‘集結號’吹響之前,張琴同志已提前投入到社區一線,雖說大年三十開始放假,她卻從臘月二十九就開始忙著疫情防控工作,沒有休一天假,沒和家人一起吃團圓年夜飯,每天都是早出晚歸”。
“南下街一號院由我來守,這個院我熟悉”,在政府啟動疫情一級響應后,張琴主動請纓值守該小區卡點,她平時對該小區的掌握比較深入,這在疫情防控關鍵時刻派上了大用場,由于前期排查工作量巨大,每天張琴都工作到凌晨,天氣寒冷,手上凍出了口子,餓了就在門崗上吃泡面,嗓子也因為不停的勸阻、宣傳,已有些沙啞說不出話了,但她依舊奔波在一線。
(19)帶傷不下“醫線”,他硬是把結石“蹦”了出來
1月29日大年初五上午,正在周口市傳染病醫院參與救治確診患者的周口市中心醫院RICU監護室主治醫師凌耿飛結束24小時值班,正準備洗澡時,突然感覺右邊腹部疼痛。
“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倒下,特別是不能被這樣的小毛病打倒”。匆匆洗澡后,他趕緊大量補水,然后忍著疼出一身汗的痛苦開始用勁跳,就這樣喝水、蹦跳、尿血了一個白天。第二天,尿頻尿急的情況依然存在…第三天,情況還是沒有緩解。
凌耿飛就抽空回到本院做了一個泌尿系超聲檢查,確定是一個6mmx2mm的結石,已經掉到輸尿管末端。沒時間等正式檢查報告,他就去買了盒擴張輸尿管的藥,吃了一粒,繼續喝水、蹦跳……最終,硬是把這個困擾他三天的石頭硬是給“蹦”了出來。返回“戰場”后,至今沒有離開過患者。
(20)連續加班20天后 她暈倒在戰斗一線
2月13日晚上十一點半,已經連續二十天高強度工作的五南社區主任陳靜在夜班值守時,突然感到一陣眩暈,隨即一頭栽倒在地,頭部、腿部、手部全部摔傷。一同值守的協管楚燦勇趕忙跑過去將她扶起,詢問情況。
據了解,從大年三十那天起,陳靜還沒顧上和家人團聚,就返回了工作崗位,毅然決然地扛起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任。為盡快篩查出湖北籍返鄭人員,陳靜帶領工作人員逐一入戶排查,反復商議卡點位置,連續加班加點,不知疲倦地工作,實在困了趴在桌上休息一會兒,常常忙得連泡面也顧不上吃。為了照顧需要回家照顧孩子和老人的女同志,她主動要求值守夜班,在“白天走訪、晚上值守”的連軸轉工作中,連續值守三個夜班后,體力不支、過度勞累,暈倒在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