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農業生產與供給的主要影響
第一,部分農產品尤其是蔬菜和水果出現短期供求失衡。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部分農村地區出現農產品滯銷。由于采取居家隔離的措施,部分村莊設置關卡,控制非本村人員進入,農產品經紀人隊伍驟減,供應鏈不暢甚至斷裂,產品運不出村和生產基地。春節期間是成都高新東區的冬草莓、蔬菜大量上市的時節,受疫情影響,收購商減少,冬草莓地頭價格由十幾元降至二三元,部分草莓已熟透,再不進行銷售就有爛在地里的風險。成都高新區統籌城鄉局發現問題后,對接四川紅旗連鎖超市,2月2日當天,紅旗超市收購種植戶的花菜4000斤、西藍花2000斤、青菜2000斤、草莓3000斤。另外,在疫情發生初期,部分地區采取了高速封路以及對農產品運輸車輛勸返、阻攔等措施,也影響了農產品正常的流通。二是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原因,不同城市農產品供給狀況出現差異。受春節期間人口流動影響,人口凈流出較大的城市,在疫情影響下,春節后返程人口大量減少,出現農產品短期供過于求的現象。如北京新發地市場,1月31日市場蔬菜上市量已達1.8萬噸,接近正常供應量2萬噸,但是在京人口減少,返京人口增量比往年大大減少,市場上出現上市量猛增、采購量減少、蔬菜價格大幅下降等情況,果品更是大量滯銷,商戶虧損嚴重。而人口凈流入的二三線城市更多的任務是保障“菜籃子”供給。
第二,畜禽養殖業尤其是禽類養殖損失較重。主要原因有:一是活禽市場關閉,消費量大量減少,蛋雞、肉雞市場行情大幅下滑,養殖企業損失較大。四川巨星農牧股份有限公司反映,由于肉雞無處可賣,目前已處理雞苗50萬苗、40天左右雞只25萬只、種蛋做商品蛋60萬枚等。二是受交通運輸、檢驗檢疫、需求下滑等影響,雞苗銷售受阻,造成大量倒苗。鐵騎力士集團反映,已報廢大量雞苗,經濟損失約1500萬元。此外,由于運輸不暢,有些地方禁止禽苗運輸,蛋雞場、種雞場無法正常進種,空場損失加大。三是飼料廠停工停產,影響豬、雞飼料供應。位于四川眉山的巨星彭山永祥飼料廠,負責巨星農牧有限公司2萬頭種豬、6萬頭商品豬、270萬羽雞所需飼料的生產,日需飼料500噸左右。自1月23日被要求停產以來,公司庫存的飼料已消耗殆盡,多個豬場都已實行減料喂養,部分畜禽被迫提前出欄,如果再不能正常開工生產,將會出現豬、雞斷料。
第三,部分地區農資供應不暢、農村勞動力組織困難,存在耽誤農時的可能。一是受交通運輸、物流等因素影響,農資供應出現運難、賣難現象。山東省莒南縣昊睿農機合作社孫開強介紹,根據土豆訂單情況,今年合作社計劃種植2000畝,由于物流原因,從外地采購的土豆種遲遲不到,估計要延遲下種半個月左右。內蒙古敖漢旗家庭農場主盧瑞香反映,讓她最著急的是,由于村封了、快遞停了、私家車不讓上路,外地客戶訂購的雜糧種子運不出去,今年的種子可能賣不完。江蘇長江果品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江蘇(布谷鳥)種植產業發展聯盟秘書長陶濤介紹,春節后是江蘇省大田作物除草高峰期,而很多村的路都封了,對農資供給及農資企業的產品宣傳有一定影響。二是農村防疫物資短缺,農民對疫情有畏懼情緒,沒有口罩等防護不敢出門,加之村、社區鼓勵農民居家隔離,農村勞動力組織出現困難,可能影響春耕的正常開展。孫開強擔心,如果疫情繼續,勞動力組織不起來,合作社的花生、紅薯育苗將會受到影響。內蒙古赤峰惠萍雜糧合作社王月梅反映,當地小麥馬上進入播種時節,但由于疫情農民不讓出門,農資還沒有準備,許多農民存在急躁情緒。
加強農產品供應保障和有序開展春耕備播的對策建議
當前,農村地區在做好防疫的同時,一方面要糾正一些不當的防控措施,另一方面要適時根據疫情防控情況,引導農業經營主體恢復農業生產,保證農產品供給,開展春耕備播。主要建議如下:
一是糾正違法攔截封堵行為。加強政策宣傳和執行力度,地方農業農村、交通運輸等部門要加強管理和督查,對攔截仔畜雛禽及種畜禽運輸車輛、飼料運輸車輛、畜產品運輸車輛和封村斷路等行為堅決予以糾正,保證農資、農產品的順利運輸。把農產品運輸車輛納入生活必需品運輸保障范圍,享受優先通行的政策。
二是引導飼料、農資、農產品加工企業復工復產。地方管理部門在協助企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防止在企業復工時間上“一刀切”,為農業生產開展、農產品供應提供保障。
三是加強農村防疫物資供應。當前農村的口罩、消毒水等物資非常短缺,在優先供應重點地區防疫物資的基礎上,逐步向農村地區傾斜。隨著春耕的到來,廣大農村地區逐漸恢復生產,防疫物資供應的加強,有利于組織農村勞動力,解除農民的后顧之憂。
四是盡快恢復農產品購銷體系。穩定經紀人隊伍,構建供銷數字大平臺等產品供銷體系,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相關部門要加強與超市、醫院、政府機關等機構對接,疏通農產品銷售渠道。
五是解決農業企業的現實困難。對因疫情嚴重受損的農業企業,特別是畜禽養殖業,各地要加強研究、出臺支持政策,在金融支持、穩定用工、減輕企業負擔等方面給予一定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