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院眼科開診時應如何防控?2月29日,中華實驗眼科雜志網絡預發表了《新冠肺炎防控期間眼專科機構開展病毒核酸檢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評估》(以下簡稱《評估》),該文由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院長瞿佳、檢驗病理中心主任鄭美琴等人研究撰寫。
《評估》指出,當前我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正處于關鍵階段,醫院不僅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也要保障醫療工作的有序開展。近日各地眼科的常規診療工作(包括手術)也在陸續恢復,這對醫療人員如何精準阻斷疫情傳播,避免出現二次傳播及醫護人員交叉感染等問題提出了新的挑戰。
《評估》建議,疫情流行期間,在眼專科以及眼科醫院開展診療、尤其手術等工作應做好新冠病毒篩查。一方面通過增加C反應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樣蛋白A(SAA)等血液學指標和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標準化核酸檢測作為眼科手術患者術前篩查常規檢測項目,以盡可能避免隱性無癥狀感染者傳播,降低院內交叉感染的風險;另一方面采用病毒核酸檢測方法為返崗員工進行疫情篩查,有利于醫院確保眼科診療活動的安全及質量,減輕醫務人員的疫情防控期間的心理和精神壓力,并為其他相關疫情防控提供參考;少數患者選擇性加用CT檢查,既是對隱性感染科學認識綜合考慮后的決定,也是為了減少患者CT檢查的排隊等候時間,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同時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
由于客觀條件限制,各眼專科機構應根據實際情況參考建立適合其特殊情況的措施。對已有PCR實驗室的三甲級眼科醫院,只要重新評估后適當改進就可以在院內完成;對于尚未建立PCR實驗室的醫院,也可以通過采集樣本集中送第三方檢測機構實施。有條件的非眼科醫院眼專科也可以開展病毒核酸檢測項目。
《評估》的建議對其它各類醫院近期陸續恢復正常開診和手術也可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