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0日,陜西省教育廳與陜西師范大學舉辦省級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合作協議簽約儀式。陜西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廳長劉建林出席并講話。陜西師范大學校長游旭群致歡迎辭。陜西省政府教育總督學王恒斌同陜西師范大學副校長黨懷興簽署合作協議。
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發來賀信,指出陜西省教育廳和陜西師范大學合作開展省級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是推進陜西提升教育質量、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劉建林對陜西省啟動省級義務教育質量監測表示祝賀,指出這將進一步強化陜西省教育廳和陜西師范大學的協同機制,促進陜西教育高質量發展。他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和教育界委員時強調,“教育,無論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不能過于注重分數;未來的評價需要適應未來的教育,評價必須要與時俱進、蛻舊更新”。“十四五”期間,陜西要加快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亟需要重視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與內涵發展,做好“課堂革命,陜西行動”,更需要建立科學有效的評估監測體系,利用科學有效的監測工具和方法,充分發揮監測評估功能,為教育事業發展做好導引和診斷。
游旭群表示,陜西師范大學作為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的師范院校,服務地方教師教育與基礎教育事業發展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學校將充分發揮教師教育研究與資源優勢,建設專業化監測機構與專家團隊,搭建高水平省級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平臺,提升全省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水平,促進“政府-高校-中小學”協同創新機制建設,服務全省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
省教育廳教育督導室(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省教育質量評估與經費事務中心、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省教育學會負責人,陜西師范大學相關處室和單位負責人,省級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專家代表參加簽約儀式。
質量監測作為一項國家制度,是我國義務教育健康發展的“體檢儀”和“指揮棒”。2020年以來,為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精神,陜西省在積極參與國家級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省級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聯合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教育學會,組織基礎教育專家研發省級監測工具。目前已研制出四、八年級的語文、數學、體育、科學、德育和藝術等六科的監測試卷、調查問卷和現場測試方案,并探索出“教育政府部門和大學科研單位協同推進”的質量監測工作機制。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化評估技術提高監測的組織實施效率。通過對學生各科學習質量、體育與健康狀況、藝術素養狀況等內容,以及學校課程開設、條件保障、教師配備、學科教學和學校管理等相關因素的評價,形成區域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與辦學水平的監測分析報告,為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門科學管理與決策,加快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決策咨詢和數據支撐。
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發來賀信,指出陜西省教育廳和陜西師范大學合作開展省級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是推進陜西提升教育質量、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劉建林對陜西省啟動省級義務教育質量監測表示祝賀,指出這將進一步強化陜西省教育廳和陜西師范大學的協同機制,促進陜西教育高質量發展。他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和教育界委員時強調,“教育,無論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不能過于注重分數;未來的評價需要適應未來的教育,評價必須要與時俱進、蛻舊更新”。“十四五”期間,陜西要加快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亟需要重視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與內涵發展,做好“課堂革命,陜西行動”,更需要建立科學有效的評估監測體系,利用科學有效的監測工具和方法,充分發揮監測評估功能,為教育事業發展做好導引和診斷。
游旭群表示,陜西師范大學作為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的師范院校,服務地方教師教育與基礎教育事業發展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學校將充分發揮教師教育研究與資源優勢,建設專業化監測機構與專家團隊,搭建高水平省級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平臺,提升全省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水平,促進“政府-高校-中小學”協同創新機制建設,服務全省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
省教育廳教育督導室(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省教育質量評估與經費事務中心、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省教育學會負責人,陜西師范大學相關處室和單位負責人,省級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專家代表參加簽約儀式。
質量監測作為一項國家制度,是我國義務教育健康發展的“體檢儀”和“指揮棒”。2020年以來,為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精神,陜西省在積極參與國家級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省級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聯合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教育學會,組織基礎教育專家研發省級監測工具。目前已研制出四、八年級的語文、數學、體育、科學、德育和藝術等六科的監測試卷、調查問卷和現場測試方案,并探索出“教育政府部門和大學科研單位協同推進”的質量監測工作機制。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化評估技術提高監測的組織實施效率。通過對學生各科學習質量、體育與健康狀況、藝術素養狀況等內容,以及學校課程開設、條件保障、教師配備、學科教學和學校管理等相關因素的評價,形成區域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與辦學水平的監測分析報告,為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門科學管理與決策,加快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決策咨詢和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