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我國社會消費品市場回升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一是春節和冬奧消費的帶動比較明顯。2021年同期,受就地過年等因素的影響,長距離出行大幅度減少,2022年雖然部分地方存在散發疫情,但是疫情防控整體上更加精準。從1-2月份情況來看,長途出行明顯增加,但無論是鐵路客運量還是民航客運量,相比2021年同期都是兩位數以上增長,加之冬奧期間冰雪產品銷售明顯增加,帶動了商品零售和餐飲業的增長。從數據上來看,1-2月份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了6.5%,比2021年12月份加快了4.2個百分點。餐飲收入同比增長8.9%,而2021年12月份同比下降2.2%,僅餐飲收入增長拉高社零總額增速比2021年12月份高1個百分點左右。大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滑雪運動裝備和冰上運動類商品銷售成倍增長,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一墩難求”。
二是大宗商品銷售和升級類商品銷售在加快。新冠肺炎疫情下,居民短途自駕出行需求增加,對汽車需求擴大。同時,2022年前期“缺芯”情況在緩解,汽車供應也在增加,在二者共同作用下汽車銷售增長。1-2月份,線上單位汽車類零售額同比增長了3.9%,而2021年12月份下降7.4%。同時,由于油價上漲助推了相關銷售的增加。同時看到,1-2月份線上單位石油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5.6%,由于汽車和石油類商品銷售增長加快,拉高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比2021年12月份拉高社零總額增速2個百分點左右。同時,升級類商品銷售保持較快增長,帶動了市場銷售增加。1-2月份,金銀珠寶類和家電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了19.5%和12.7%。
三是網上零售額助力作用比較明顯。2022年網上年貨節促銷活動力度比較大,帶動了相關銷售的增長。1-2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2.3%,比2021年12月份明顯加快,表明我國消費市場韌性足的特點比較明顯,消費規模擴大、消費結構升級態勢沒有改變。“隨著經濟持續恢復、就業擴大、居民收入增加、社會保障改善以及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效應持續顯現,消費市場持續恢復態勢有望延續。”付凌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