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的谷底到夢想的天堂
?奴布村“企業家”項堅措
青海尖扎縣坎布拉鎮奴布村人多地少,交通不便,種植、養殖都只能為當地居民帶來微薄的收入。自從坎布拉被劃為景區,項堅措家勉強維持的生活跌入谷底。家里人再三商量,決定把羊賣了開家復印店。可是賣羊的收入卻不足以湊齊開店的成本,學歷不高的夫妻二人無法駕馭從未接觸過的機器,成為了眼下最難解決的兩大問題。正在輾轉之際,朋友向她介紹了宜信普惠。沒有擔保也能借款?巨大誘惑的同時,項堅措心里非常不安,但隨后她就從村委會了解到,宜信普惠已經幫助了村里很多跟她一樣的創業者,打消了顧慮的她馬上提交了申請,不久就拿到了借款。而最讓項堅措頭疼的操作技術的問題,也得到了業務人員走訪時的耐心的指導和幫助加以解決。一家小小的復印店就這樣開起來了。
店里的生意越來越好,一家人的日子也寬裕了不少。今年3月,項堅措的丈夫決定引進一個新項目——制作印有坎布拉風景的水晶飾品,和項堅措商量開一家飾品店。項堅措大喜過望,這是她一直以來的夢想,但是家里的資金僅夠維持復印店的運營,于是項堅措想到了給過她很大支持的宜信普惠。在業務人員專業、熱情的幫助下,項堅措得到了她創業路上的第二筆借款。
“我從來沒想過能夢想成真,宜信普惠幫我實現了夢想,我也想把這片心意傳遞下去”項堅措說,“坎布拉是很有名的風景區,卻沒有自己的紀念品。我和丈夫想把這個項目做好,引入更多品種,讓鄉親們都參與進來,幫助大家一起致富。”
普惠金融不是優惠金融
?宜信攜手哈評發布《普惠金融的中國實踐:技術驅動變革》報告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強調,對普惠金融理解為照顧、優惠,甚至白給是錯誤的。“對普惠金融的界定應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的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
中國的小微經濟體數量眾多,發展普惠金融服務的實質,是要通過降低成本和風險控制,讓每一個人在有金融需求時都能以合適的價格,享受到及時的、有尊嚴的、方便的、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因此,普惠金融是“惠及”而非“優惠”。
對此唐寧表示,發展普惠金融,老百姓要的是便利地獲取好的產品和服務,在“雙創”的大潮之下,金融機構應創造出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最終將線上線下,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進行深度融合,這有助于金融改革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廣大金融消費者。
普惠金融重在商業可持續
在近日舉辦的“互聯網+普惠金融”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焦瑾璞表示,商業化可持續問題是普惠金融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也是難題,并且在全球發展都是有難度的。他認為,普惠金融的定義是給更多人享受金融服務提供機會和途徑,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能夠讓普通老百姓享受到金融服務。
對此,唐寧表示:“普惠金融解決的問題是過去有一半以上未被傳統金融體系服務所充分覆蓋的幾千萬小微,幾億工薪幾億農戶獲取金融服務以及能力建設的問題。為此,面向貧困人口、婦女、青年、農村及偏遠地區居民等群體推出具有可持續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是中國未來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的歷史性重大機遇和潛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