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朋友肯借錢,幫我變成茶廠主
?從打工者到茶廠主,楊成艷每天都在辛勤的工作
家住陜西西鄉縣的楊成艷是縣里小有名氣的茶場主。但十年前,夫妻二人就是普通的打工者,因為想讓孩子能生活得更好,決定從茶葉起家進行創業。
茶葉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資金缺口是每一個茶廠都難以逾越的阻礙,楊成艷的工廠也不例外,在制作完第一批茶葉后,楊成艷就花光了所有的積蓄。而綠茶又是一個時令性的產品,每天價格都不一樣,錯過了生產時節,便意味著錯過了一年的大部分收入。
直到維持工廠正常運作的資金都出現了問題,楊成艷才發現借錢是如此困難的事情。“親戚朋友手里沒有余錢,銀行倒是能借到,但是手續太繁瑣,肯定會耽誤了生產時節”楊成艷愁眉苦臉的說到。辛苦開始的茶廠如何挺過這一關,成了夫妻二人做夢都在想的問題,而正當楊成艷一籌莫展之際,她遇到了宜信普惠這個朋友。了解到楊成艷的情況,宜信普惠很快將2萬元的愛心資金送到了她的手里。楊成艷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新興技術驅動普惠金融發展變革
像楊成艷這樣的的農村創業者宜信普惠幫扶了很多。通過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這種工具,讓資金供需雙方便利且低成本地找到對方,幾乎不受地域限制。正是宜信的各種新興技術在幫助小額貸款成為有源之水。
?宜信攜手哈評發布《普惠金融的中國實踐:技術驅動變革》報告
2016年5月29日,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先生及其研究團隊和《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聯手,推出了《普惠金融的中國實踐:技術驅動變革》報告。報告主要以技術為核心,提出:在普惠金融實踐領域,以宜信等新興企業為代表的機構,在“互聯網 +”的風口上運用各種新興技術,不斷探索普惠金融發展的新路徑,驅動著變革。
宜信公司CEO唐寧指出,“普惠金融解決的問題是過去有一半以上未被傳統金融體系服務所充分覆蓋的幾千萬小微,幾億工薪幾億農戶獲取金融服務以及能力建設的問題,所以傳統金融有多廣闊,普惠金融就有多廣闊。”在解決農村金融的問題上,他表示,宜信在未來五年將建立農村金融云平臺以及1000個農村金融服務網點,未來將更多的發揮惠農平臺和線下相結合的力量,繼續利用數字技術、互聯網工具推進普惠金融,進一步激發農村金融活力。
普惠金融的下一步,能力建設很重要
?宜信CEO唐寧發表講話
根據宜信普惠十年實踐,唐寧認為,中國普惠金融有三個重要階段,“第一階段是信用獲取和建立,小額資金的獲取;第二階段是提供其他諸多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包括存款、理財、支付、保險等多樣化金融服務;第三階段是面向未被傳統金融服務所覆蓋的人群提供能力建設服務,這是普惠金融和傳統金融很不同的地方。”
作為一家創新型企業,宜信普惠始終以普惠金融事業為己任。2014年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李克強總理提出縮短農村經濟發展“最后一公里”需要多方支持。彼時,宜信普惠已實現把為農戶提供能力建設和打造信用體系已經和借款服務一起,把幫助農戶落到最實處。
甚至,宜信普惠對于創業人群的幫扶還細化到知識獲取,例如宜信V課通過趣味性的課程內容、系統化的知識體系、碎片化的學習形式,為有創業、創新、創富夢想的人群提供陪伴式學習體驗服務,打造屬于創業者的學習分享互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