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SFI的理事,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受邀出席,并發表題為“普惠金融的中國實踐和愿景”的主題演講時,用四個關鍵詞,概述了數字普惠金融的高級原則。
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
Digital+Sustainable+Responsible+Smart=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
在7月24日發表的G20的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公報中,通過了由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制定的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G20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升級版以及G20中小企業融資行動計劃落實框架。
“我想這是在世界上的,在普惠金融發展方面的一個共識和愿景”,唐寧對公告中數字普惠金融的高級原則,用四個關鍵詞,給出了自己的解讀。
Digital,數字化的。金融科技、互聯網金融,與利用技術實現普惠金融一脈相承。
Sustainable,可持續的。重點強調風險、創新的平衡,機構的可持續。
Responsible,負責任的。機構創新過程中對消費者、社會的責任擔當。
Smart,大智慧的。在監管方面,既要有寬容型,又要堅持底線、避免“一放就亂、一收就死”。在創新文化方面,需要給予金融創新、金融科技、互聯網金融相應的空間。
這四個關鍵詞,“構建了普惠金融在世界范圍內發展的高級原則和共同愿景。”唐寧強調。
據了解,即將于杭州召開的G20峰會上,宜信公司受邀參加了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的課題研究,并為專家組成員。
解決‘融資難’比‘融資貴’更為緊迫
在7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就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李克強總理發表了重要講話,指出“小微融資難問題,(目前)并沒有根本解決,小微企業普遍反映,融資難在融資貴前,融資難比融資貴是更為緊迫的問題”。
“這是關于中國普惠金融實踐發展階段權威的一個認識。”唐寧在談到總理的講話時,特別指出,“這段話,對所有中國普惠金融業者,都是非常有啟發、非常重要的。”
近期,宜信公司與哈佛商業評論聯合巴曙松研究團隊,共同出版了《普惠金融的中國實踐:技術驅動變革》的報告,唐寧提出的普惠金融“三步走”的觀點,主要為小額信貸、微金融、能力建設等三個階段,其中,第一步解決的就是資金獲取問題。
“第一步還沒有完全解決,只是剛剛開始,還有大量的未被滿足的信用建立、資金獲取問題。”唐寧坦言。
宜信十年 用實踐見證中國普惠金融的發展
在談及普惠金融的中國發展時,結合宜信十年實踐,唐寧通過三個案例,與參會嘉賓做了分享,分別為面向面向城市的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平臺——‘翼啟云服’,針對農戶創新金融模式的小微租賃、宜農貸以及解決“10萬美元困境“、為中國小理財者提供最需要的普惠金融理財的智能投顧平臺——投米RA等,
其中,在講到“翼啟云服”時,唐寧重點強調,“它運用供應鏈的互聯網金融云平臺技術,基于宜信過去10年積累的大量中小微企業的金融大數據資源以及財務管理經驗,從支付、理財、信貸延伸至內部管理,以全面提升客戶綜合經營能力為中心,進行產品行業廣度和深度布局,為中小微企業搭建了一個便捷、安全、風險可控開放式的投融資金融科技服務平臺。”
唐寧指出,“翼啟云服”這樣的平臺模式,很好的詮釋了普惠金融“三步走”,小額信貸-微金融-能力建設這樣一個邏輯。
唐寧最后強調,“作為金融創新業者,我們的終極夢想,是通過自己的所知、所學、所做、所為,使得有限的、稀缺的資源,真正能夠配置、送達到有德、有才、有擔當的個人和企業組織那里去,實現更好的金融配置,就能有更好的百業、更好的社會。基于此,我們宜信公司的全體同仁愿意跟業界大家一起繼續努力,使得模式創新、技術創新讓金融更美好。”